年终解读|控烟、交通、食品、社保 2017上海惠民政策盘点

作者:张侃理 来源:东方网
2017-12-18 07:00:00
分享

2017年临近尾声,纵观这一年,上海市一系列真真切切的惠民政策法规密集出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条例、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更多的民生改革加速发力,市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在稳步增强。快跟着小编来回顾今年这些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政策法规,看看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怎样的改变!

●关键词:室内禁烟

上海室内PM2.5平均浓度减半

施行时间:2017年3月1日起

影响力指数:★★★★★

内容提要:

新版《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3月1日起施行,按照新规,上海的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止吸烟,取消原有的吸烟室和室内吸烟区。

室外六类场所禁烟,其他公共场所室外区域可根据需要设立临时禁烟区域

1.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儿童福利院等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公共场所

2.妇幼保健院(所)、儿童医院

3.体育场馆、演出场所的观众坐席和比赛、演出区域;

4.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

5.人群聚集的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区域

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公共场所

违规惩罚方面,禁烟范围的单位违规,处以2千到3万元罚款。个人在禁烟场所吸烟且不听劝阻的,处以50元到200元罚款。

对违规行为,单位和个人可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行举报。

关注理由:

被称为“最严控烟令”的上海室内全面禁烟条例落地已有8个月,据12月的最新测评显示,上海室内PM2.5平均浓度下降近一半。

观察结果发现,新控烟条例实施整体良好,具体来说,禁烟标识张贴比例总体达到88%,40%的场所还设置了额外的控烟宣传,而室内吸烟区和烟具基本取消,室内吸烟现象明显好转。

这其中,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场所在全面取消室内吸烟室后运行良好,餐厅就餐期间的吸烟现象从原来的39%下降到11%,酒吧、游艺厅等娱乐性场所,吸烟现象虽依然存在,但吸烟人数明显减少。

以上可以看出,上海实施新的控烟条例之后,室内公共场所的控烟宣传全面覆盖、吸烟现象大量减少、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研究证明,上海的室内无烟政策可行、有效。

世卫组织肯定了上海的控烟成绩,并给上海颁布了“世界无烟日奖”。

>>>网友七嘴八舌:

有网友建议,控烟除了控制吸烟者,也要严控售卖香烟者。从源头进行控烟。也有网友坦言,条例是好条例,关键要看执行。还有网友更是呼吁:生命短暂,吸烟只会让生命更短暂,从我做起,严格控烟!

●关键词:交通整治

上海公交专用道里程将达近380公里

施行时间:2017年3月25日起

影响力指数:★★★★★

内容提要:

新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于3月25日起施行,其中明确,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浏览电子设备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条例》对公交专用道的使用“时间”和“范围”都作出调整:一是双休日及国定节假日对社会车辆开放;二是对20座以上载客大巴开放。两项调整是在充分收集了市民意见的基础上,经相关部门研究确认后写入新版《条例》,扩大了公交专用道的服务面。

在通行管理规定中,机动车一次连续变换两条车道、未使用安全带、超载、安排未满十二周岁未成年人乘坐副驾驶座位、未满四周岁未成年人未配备或未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等,都被明确禁止。

关注理由:

在条例实施后5个月,超过75%的市民认为申城交通畅通状况明显好转,市民对执法部门综合满意度达94.5%。民众对上海道路交通秩序、执法规范程度、交通设施状况等满意度均有所提升。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2.8%、12.5%、21.5%,违法停车类、拥堵类110警情同比下降49.9%、21.2%。

上海始终坚持公交优先战略。今年年初,全市制定并启动实施35公里公交专用道建设任务,到年底,公交专用道里程将达到近380公里。

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推出了“人脸识别抓拍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逆向骑行电子警察”“十合一电子警察”等助力交通管理。今年,在全市16个区218个街镇打造448处行人和非机动车条样板路段和区域,对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全方位依法严管。

>>>网友七嘴八舌:

超大城市道路通勤效率提高,公交优先模式得到网友称赞。有网友建议,对交通违法行为,教育认知意义大于处罚本身,建议相关部门在执法的同时加大释法力度,教育交通参与者全面懂法守法。另有网友建议进一步细化条款,对刚出生不久的小孩,无法坐安全座椅,是否仍要配备和使用安全座椅做出法律规定等。

●关键词:食品安全

前10月上海查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4024起

施行时间:2017年3月20日起

影响力指数:★★★★★

内容提要:

市场准入更严、严打无证餐饮、规范网络食品经营活动、提高处罚幅度……这部《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地方法规于3月20日起施行。

《条例》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相关的政府职责,着力消除食品安全监管缝隙;设置了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强化源头治理,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防止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落实生产经营各环节企业主体责任,针对上海食品安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措施。《条例》增设食用农产品一节,加强食用农产品监管。

《条例》总结上海有关网络餐饮服务管理的实践经验,探索对网络食品经营的监管;还从保障食品安全和满足民众日常饮食需求相结合出发,着力加强对无证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治理。

该《条例》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着力解决食品安全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问题。据此,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

关注理由:

《条例》对餐厨废弃油脂、餐厨垃圾管理进行了规定,截止10月底,全市超过3.3万家的餐厨废弃油脂产生单位和近3万家的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办理了申报手续,基本上实现全覆盖。今年1到10月,还通过联合执法,处罚100起相关案件,查获废弃油脂67公斤,行政处罚金额11.7万元。

截至10月,全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共计39.6万余户次,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4024起;侦破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12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5人;主要食品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7%;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2起(无死亡)。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本市食品安全继续保持有序、可控、稳中向好态势。

此前,阿大葱油饼和梦花街馄饨的重新回归,让很多无证照餐饮经营者都看到了可能。市政府于今年5月发布《上海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推进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工作,据1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已备案纳管1384户。

>>>网友七嘴八舌:

城市的街头巷尾,一些餐饮小摊油烟味四处乱飘,又乱占地方,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及城市环境带来影响,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确实需要管理。不过,有不少网友认为小餐饮虽说存在种种问题,却也是公众饮食需求的一种补充。假如把小餐饮一概予以关闭,会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对小餐饮正规化,对餐饮器械进行升级,严格卫生标准。同样是小餐饮,性质上却完全不同。为市民提供饮食方便,城市环境也将得以改善。

●关键词:共享单车

为用户买保险、鼓励免押金

施行时间:2017年11月9日起

影响力指数:★★★★

内容提要:

11月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上海市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配备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并取得非机动车号牌;用户个人信息应当在中国大陆境内存储和使用,不得公开或擅自泄露;应为用户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鼓励企业推行免押金、降低押金方式;用户押金、预付资金由银行存管,专款专用;鼓励企业运用电子围栏等技术;用户不得擅自加装儿童座椅等设备;禁止未满12周岁的儿童使用;不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关注理由:

自去年4月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在沪投运以来,呈快速发展之势,既满足了市民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的需求,也降低了机动车出行意愿,顺应了绿色低碳出行理念。在沪运营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共13家,投放总数最高峰时为178万辆(其中电动自行车约6万辆)。

但随着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投放量的快速增长,也暴露出了无序投放、乱停乱放、车辆损坏及违法骑行等问题,影响了城市运营秩序和形象。《指导意见》对涉及政府企业与用户的各方责任、保证用户资金和信息安全、慢行交通路权保障、违法处罚及退出机制等方面予以明确和规范。

>>>网友七嘴八舌:

对共享单车行业来说,这个冬天来得有点早。11月15日,在共享单车行业第二梯队中备受关注的小蓝单车被爆解散,和之前倒下的酷骑单车、小鸣单车、町町、3Vbike、悟空单车等一样,小蓝单车也没有挺过这个寒冬。

网友认为,野蛮生长之后,共享单车进入洗牌阶段。小蓝等多家共享单车公司,纷纷传出押金退还难、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问题,共享经济的生存之道成为人们广泛热议的焦点。尽管有企业作出承诺,但由于繁琐的程序、漫长的等待,用户利益能否得到切实有效保障,情况并不乐观。

●关键词:最低工资上调

上海最低工资2300元 全国最高

施行时间:2017年4月1日起

影响力指数:★★★

内容提要:

上海最低工资从2012年的1450元增加到2016年的2190元,增幅达51%。4月1日起上海还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会考虑到总体经济的形势,企业的承受能力,职工群众的持续获得感。

上海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880元调整提高到每人每月970元,每人每月增加90元,增幅10.23%。

关注理由:

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共有1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10.4%。其中,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上海的2300元。

>>>网友七嘴八舌:

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后,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受益最大,这其中最直接效应就是各类社会保障待遇标准也将随之上调,包括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失业保险待遇等的发放。

●关键词:技能培训补贴

申城上半年职业培训53.23万人同比增长123.2%

施行时间:2017年4月1日起

影响力指数:★★★

内容提要:

修订后的《上海市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于4月1日起实施。办法将补贴目录范围扩大,同时提高了补贴比例,将在职人员、高等院校毕业学年学生培训补贴比例提高到60%-80%,并将高等院校毕业学年学生享受补贴的范围从高级以上项目扩大为中级以上项目。同时,新政规定不论失业或在职,残障人士都享100%培训补贴。

关注理由:

上海逐步引导劳动者个人参加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每年,上海都会公布补贴培训目录和补贴标准,劳动者只要参加培训后考核合格或实现就业,就可享受补贴。其中,对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退役士兵、残疾人等予以100%补贴,对在职职工和毕业学年学生予以80%补贴。根据跟踪调查,通过培训,失业、协保、农富人员就业率达51%。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有53.23万人参加职业培训,同比增长123.2%,其中补贴培训49.44万人,同比增长160.1%。全市参加技能鉴定21.13万人,核发职业资格证书13.75万张。

近年来,上海市在职业培训、技能评价、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每年有5万多户企业、近70万劳动者享受了培训补贴。

>>>网友七嘴八舌:

近年来,上海针对不同群体,加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市民提高自身职业技能,还能享受政府补贴,广大市民拍手叫好,同时也有网友建议,可以加强农民工等级培训和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加快引进境外优质培训资源。

关键词: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老百姓一张“清单”就一目了然

施行时间:2017年1月1日起

影响力指数:★★★

内容提要:

今年1月1日,《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47号令)正式实施,界定了重大行政决策的事项范围,设定了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规则,明确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程序适用情形,强调所有决策必须经过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

关注理由:

市政府法制办今年在浦东新区和闵行区开展了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制度试点,黄浦等区也在积极探索这项制度落地。今后,老百姓可以通过一张“清单”,就对区政府一年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一目了然。

立法行为通常与重大行政决策相关联。为有效防止立法工作中的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今年4月底,上海市出台了《市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规章程序规则》,明确涉及规范政府及其部门普遍管理、本市重大改革决策或者重大规划实施、多部门重大管理体制机制调整等事项的政府规章,都由市政府法制办直接组织起草。

>>>网友七嘴八舌:

为政府重大决策“立规矩”。规范决策行为特别是重大行政决策行为,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方面和评价指标。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

崇明拟设禁猎区保护野生动物

施行时间:2017年1月1日起

内容提要: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内容由原有的42条增加至58条。和原法相比,新法明确了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新增了一部分处罚内容,处罚力度和数额也明显增大,并与刑事责任衔接更紧。

上海全面严格落实新法,进一步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上海继续组织力量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对候鸟越冬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集群活动区等重点区域的野外巡护和看守。

2016年11月,上海崇明官方发布通告,决定将崇明全域范围划定为野生动物禁猎区,这是上海继南汇东滩和奉贤区之后的又一禁猎区。

关注理由:

新《野保法》实施以来,全市一直积极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而不懈努力,通过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保护野生动物专项行动等形式,不断提高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上海崇明恰巧位于候鸟迁徙路线的中间地带,是过境候鸟休憩越冬的宝地。如何更好地保护候鸟等野生动物? 2017年7月,《上海市崇明禁猎区管理规定(草案)》公开征求市民和有关单位意见。此次拟制定的草案不简单重复上位法的已有规定,而是更注重从崇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设立禁猎区的形式,提升保护和管理力度,并针对崇明当地在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明确具体的规范要求,从而为推进构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法制保障。

>>>网友七嘴八舌:

作为上海市的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强化对崇明岛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野生动物的保护,坚决遏制各类非法猎捕、非法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将对提升生物多样性,维护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产生积极作用。

更多惠民政策一览

2017年,在上海出台更多惠民政策:居转户不必再考外语;医保个人账户可以买商业保险;镇保参保人纳入社保;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调整;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保护历史风貌设专项资金;住宅物业消防安全有保障;学车倡导“先学后付”;发票试点二次开奖……这一年,越来越多的市民都分享到了政策“红利”。

交通出行

打车软件对出租司机隐藏乘客目的地

施行时间:12月19日起

为了提升乘客叫车体验,减少出租车空驶,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按上海市交通管理部门要求,滴滴出行将在上海分批次对出租车打车软件的部分功能进行调整,届时在司机接单前将不再展示乘客下车地点。

新版驾驶培训合同推广使用 倡导“先学后付”

施行时间:2017年11月1日起

内容提要:上海市工商局、市运管处和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协会联合对《上海市机动车驾驶员驾驶培训合同(2014版)》进行了全面修订。新的合同示范文本主要有三点变化,一是倡导“先学后付”培训服务模式;二是完善培训服务的主要内容;三是合理设定违约责任。

人才落户

“居转户”申请不再要求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证书

施行时间:2017年1月1日起

内容提要:去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人才新政30条”,明确外语和计算机不作为职称评审的前置条件。为此,上海对于依照职称条件申办“居转户”的申请人,不再要求其提供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合格证书。

社会保障

医保个人账户余额可买商业医疗险

施行时间:2017年1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

内容提要: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职工自愿使用医保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有关事项的通知》。上海正式探索用医保结余资金购买商业补充医疗险,解决医保基金结余及看病贵问题。

镇保制度停止执行 参保人员纳入国家基本社会保险制度

施行时间:2017年4月1日起

内容提要:上海的镇保制度停止执行,新被征地人员和已经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的被征地人员的社会保障将整体纳入国家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保障待遇也将有所提高。

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 上限为2732元

施行时间:2017年7月1日起

内容提要:上海市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基数由2015年月平均工资调整为2016年月平均工资。2017年度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上限为2732元,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用人员、自由职业者的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上限为4682元,月缴存额下限为306元。补充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上限为1952元。

城市建设

设历史风貌保护及城市更新专项资金

施行时间:2017年8月1日起

内容提要:上海实施《关于深化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历史风貌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历史风貌保护工作要以“以保护保留为原则、拆除为例外”为总体要求,遵循“规划引领、严格保护,区域统筹、分类施策,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原则,设立历史风貌保护及城市更新专项资金,研究建立历史风貌保护开发权转移机制,强化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评估考核。

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施行 明确各方责任

施行时间:2017年9月1日起

内容提要:《上海市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对适用范围、住宅物业有关各方的责任、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住宅物业区域的执法协作、住宅物业限制登记等重点问题作了规范。

经济消费

有奖发票重启 采用电子兑奖二次开奖最高40万元

施行时间:2017年12月1日起

内容提要:作为国家税务总局指定的首批试点城市,上海开展全新的有奖发票试点工作。有奖发票实行两次开奖。第一次开奖为即开式(包括单位和个人消费者),单笔奖金额最高不超过100元,最低奖金不低于5元。第二次为定期开奖(不包括受票方为单位的发票),最高奖金不超过40万元,最低奖金不低于5万元。

科技创新

力促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院所拥有“自主权”

施行时间:2017年6月1日起

内容提要:《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明确,高校院所对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处置权、分配权、收益权,可自主决定采用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允许将70%以上的转化收益奖励给研发人员、成果转化人员,个人因成果转化获得股权奖励时,递延至股权转让时缴纳个人所得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