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太低没人肯学 上海多数“非遗”面临断层困境

作者:朱蒙雪/方媛 来源:新闻晚报
2013-09-11 17:05:28

收入太低没人肯学 上海多数“非遗”面临断层困境

“上海面人赵”第三代传人陈凯峰新近完成的一组Q版京剧人物作品“穆桂英比武” 晚报 何雯亚现场图片

三搓两揉,捏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精工细作,扎出姿态传神的“双龙戏珠”。海派面塑、何氏灯彩……这些浓缩海派文化精髓的民间技艺曾名扬海内外,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存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暑假,上海理工大学艺术团的6名大学生深入调研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存现状,发现大多数“非遗”传人正面临年岁较高、技艺断层和创新滞后等困扰,不少“老手艺”当家人已年过花甲,但可堪托付的下一代传人却仍无处可觅。

传人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一辈子”

当记者来到位于浦东新区的“何氏灯彩”第三代传人何伟福家时,他正在为大型灯彩“双龙戏珠”嵌鳞片。这件大型灯彩作品里,天龙、地龙各长约1.5米,每条龙身上有2000多片鳞片,每一片都要用搓拉好的铁丝扎出胚子、糊上丝绸。 “除非已经‘有方向’,这种精品巨制我现在很少做了,两条龙加起来要做一年,费时、费工、占地方。 ”

何伟福的祖父、有“江南灯王”美誉的灯彩艺术大师何克明是 “上海立体动物灯彩”的创始人,他突破了当时流行的灯彩形制,用铅丝缠绕皱纸代替传统的竹蔑,扎制的灯彩造型生动,姿态传神。何克明从艺80余年,“立体动物灯”已成为上海本土灯彩艺术的代表,美名远播海外。

从小和祖父一起生活的何伟福常给祖父打下手。26岁时,还在电表厂上班的何伟福正式拜祖父为师。 “当时我祖父已经85岁高龄了,我想万一祖父去了,这门手艺岂不是要失传,那就太可惜了! ”何克明还记得,祖父郑重地说了一句影响他一生的话“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一辈子,不能半途而废”。

一晃37年过去,如今已年过花甲的何伟福始终遵守着对祖父的承诺,将所有心血倾注在灯彩事业上。除了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进行创作,近年来他还获邀到中小学、少年宫等开设灯彩课程,社会上也有一些慕名而来的灯彩爱好者向他讨教。在何伟福看来,“何氏灯彩”带给城市的远不止几个漂亮的灯,更寄托着人们接续文化传统的情怀。对这门手艺的传承,他一方面欣慰有不少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同时也为目前还没一个 “正儿八经”的徒弟而担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