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秤"无人问津竟是喜事 只因人心里的"秤"准了

作者:陈玺撼 来源:上观新闻
2017-08-10 07:22:00
分享

在徐汇区龙华菜市场的一角,有一根鲜艳的橘红色立柱,颇为惹眼。走近一看,这根立柱顶部向左延伸的杆子上连着一个显示屏,显示屏下面吊着一个秤盘。

原来是一台悬挂式自助公平秤。不过,尽管看似普通,实则大有来头,堪称上海“第一台”——2011年,作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200家集贸市场先后设立了自助式公平秤,龙华菜市场这台是最早被送进菜市场的一批。从此,一待就是六年,至今还在为公众服务。

2011年投入使用的第一批自助式公平秤还在发挥余热 陈玺撼摄

一起一落,见证人心的“秤”准不准

六年并不长,但对一台悬挂式自助公平秤而言,它已经随着称重而重复了数万次的下沉、抬起,这“一起一落”的背后,见证的是市场的诚与欺,人心的公与贪。

对于紧靠自己摊位的这台公平秤,林翠华坦言,六年来的心情像“过山车”。2011年,这台公平秤偏偏落在了她的水产摊位旁,让她很难适应。“别人看到了,还以为我秤不准,做生意要做手脚!”林翠华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她曾向菜市场提过意见,但因为公平秤并没有设在她的摊位前,属于“公家的地方”,被驳了回来。

不到一个月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林翠华居然主动找到市场管理方,说要感谢公平秤!道理很简单,公平秤有公信力,许多买完菜的人都来称一下,路过水产摊,说不定就看上哪条鱼,顺便买了。如此一来,公平秤反而成了给林翠华带来客流的帮手。看到林翠华的生意变好了,周边的摊主也积极打报告,要求在他们附近也装上公平秤。

公平秤的好处,不只是带来客流,带来的,还有信任。

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15年至今,该局仅接到3起关于集贸市场短斤缺两的投诉举报,而且全都与水产、海鲜无关,都是关于定量包装商品的问题。

“装了大半年后,就没啥人去过公平秤了。”林翠华表示,时间一长,老顾客都很信任她,甚至有人觉得在她那里称完重,如果再去过一下公平秤,是对她的不尊重,会不好意思。

从2001年龙华菜市场开门营业,林翠华和她的丈夫就已经开始经营水产摊位,虽然每天起早摸黑,搞得浑身鱼腥味,但小日子却是越过越有奔头,如今每天的营业额稳定在2000多元,还在上海的中心城区买了房。

“人心就是一杆秤,心不准了,生意肯定做不好。”林翠华相信,如果每个商户心中都有“公平秤”,顾客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己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林翠华的水产摊位已经经营了17年 陈玺撼摄

一些自助式公平秤就设在水产摊位前 陈玺撼摄

一新一旧,对比出供需关系变化

小小一台秤,见证了人心,还见证了市场供需的变化。

其实,2011年前,不少集贸市场里都有公平秤,为何还要专设自助式公平秤?在叶家梁看来,这主要是因为消费需求的变迁,他负责的电子秤企业生产了上海首批自助式公平秤。

叶家梁说,近年来,上海水产市场的消费量不断增加,由于水产品价值普遍较高,秤不准容易引发纠纷,因此对公平秤就有需求。

然而,老的一批公平秤问题不少,比如使用时间长了,准头不足,要经常校准,甚至已经被破坏或篡改;又比如大多设置在菜市场门口,距离水产摊位较远,来回不方便,一些摊主会以路上有“猫腻”为由,不认公平秤的结果;还有些公平秤的管理员“胳膊肘往内拐”,会袒护商户。因此,新的自助式公平秤,一方面质量要过硬,确保公正,另一方面布局要合理,不让消费者嫌麻烦。

首先要考虑的是防盗和防篡改,让自助式公平秤的称重结果无懈可击。比如,秤盘与内部线路板结合处扣有一次性的塑料铅封,每个都有唯一的数字编号,只要被外力破坏,铅封便会损毁。同时,秤内设有专用的防篡改IC芯片,只有生产厂商可更改内部数据。其次是防潮和防锈蚀,因为要经常和水产品“过招”,所以自助式公平秤的秤盘要用优质的不锈钢,主板则要涂上一层特制的涂料;还要防虫,每台自助式公平秤的机身和秤盘连接处要设计一层保护罩,既不影响称重,又能防止虫子爬入秤内部。

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考虑到一些市场场地有限,因此2011年这批自助式公平秤还出现了两个版本:悬挂式和平放式,前者通过“空中作业”,相对更节省空间。为让称重结果更醒目,以往的显示屏面积被至少增加了一半以上。

曾经的电子公平秤,摄于2002年的漕河泾农副产品市场 夏丽娟摄

曾经的一款自助式公平秤设计图,设有声控和视频探头,因为最后考虑到安装成本,没有入选最终的方案

一些公平秤开始变得更加高级,增设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等功能

从古至今,“终点”是不依赖公平秤

随着时间推移,公平秤本身也历经了沧海桑田,它们的样子在不断变化,但维护各个时代公平信义的职责未变,与此同时,与人心的较量也未曾画上休止符。

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一纸通知,宣判使用了上千年的杆秤“死刑”——因为利用这种秤作弊的手法有十几种,导致大量短斤缺两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发生,所以在公众贸易中限制使用杆秤,逐步将其淘汰。

时间倒退七年,杆秤已经遭遇危机,当时,国家主管衡器生产的轻工业部规定,从1987年4月起,全国的杆秤厂将一律停止产销30千克以下的木制杆秤,取而代之的是铝合金、铜合金作杆的秤,原因是木杆秤制造工艺落后,易受气候影响而失准。

随着杆秤的没落,质量稳定的双面显示弹簧度盘秤、机械磅秤、电子秤等得到了广泛应用。不过,由于技术水平仍不够完善,公平秤不公平的问题仍长期困扰着消费者和监管部门,比如近年来流行的芯片作弊。

不法商贩往往通过电子秤内置的开关、芯片和远程遥控器肆意操纵计量数值,如在电子秤底部安装作弊开关,或将电子秤面板上的功能键改装为改变计量性能的作弊开关,称量时可虚增重量;一些商贩还玩起了“高科技”,在电子秤内安装了遥控接收器,称重时用它改变计量性能。

2013年,在质监部门的突检下,美林阁四平店后厨正在“作案”的一台遥控作弊秤就被当场查获。经专家确认,该作弊秤除了安装有遥控信号接收装置外,同时还存在芯片作弊程序,只要将电子秤关机重启,输入一组特定的开机密码,再按下特定的按钮,就能使称量分别虚增10%、20%和30%。

所幸,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心的不断向善,公平秤正变得越来越“铁面无私”。

“公平秤的公平只是一个起点,终点应当是整个市场的公平,所有人心的公正。”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局长俞晓红坦言,如果一个社会极其依赖公平秤,那么这个社会的诚信程度将十分堪忧。反之,如果人们不再依赖公平秤,彼此信赖,那么公平秤就会无人问津,甚至没有设置的必要。

木杆秤也已难得一见 陈玺撼摄

1986年,全国商业特级劳动模范、虹口区浙兴菜场营业员安根娣正在示范称重 贾振福摄

80年代末,石歧衡器厂自行研制的度盘秤弹簧疲劳试验台

上世纪70年代,农村上交的公粮过秤

《解放日报》1982年4月11日刊登的一则报道,当时,由于公平秤不公平而“斤斤计较”的事情十分常见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上海

  上海"第一秤"无人问津竟是喜事 只因人心里的"秤"准了

2017年8月10日 07:22来源:上观新闻

原标题:质量情怀②丨上海“第一秤”无人问津竟是喜事,只因人心里的“秤”准了

在徐汇区龙华菜市场的一角,有一根鲜艳的橘红色立柱,颇为惹眼。走近一看,这根立柱顶部向左延伸的杆子上连着一个显示屏,显示屏下面吊着一个秤盘。

原来是一台悬挂式自助公平秤。不过,尽管看似普通,实则大有来头,堪称上海“第一台”——2011年,作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200家集贸市场先后设立了自助式公平秤,龙华菜市场这台是最早被送进菜市场的一批。从此,一待就是六年,至今还在为公众服务。

2011年投入使用的第一批自助式公平秤还在发挥余热 陈玺撼摄

一起一落,见证人心的“秤”准不准

六年并不长,但对一台悬挂式自助公平秤而言,它已经随着称重而重复了数万次的下沉、抬起,这“一起一落”的背后,见证的是市场的诚与欺,人心的公与贪。

对于紧靠自己摊位的这台公平秤,林翠华坦言,六年来的心情像“过山车”。2011年,这台公平秤偏偏落在了她的水产摊位旁,让她很难适应。“别人看到了,还以为我秤不准,做生意要做手脚!”林翠华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她曾向菜市场提过意见,但因为公平秤并没有设在她的摊位前,属于“公家的地方”,被驳了回来。

不到一个月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林翠华居然主动找到市场管理方,说要感谢公平秤!道理很简单,公平秤有公信力,许多买完菜的人都来称一下,路过水产摊,说不定就看上哪条鱼,顺便买了。如此一来,公平秤反而成了给林翠华带来客流的帮手。看到林翠华的生意变好了,周边的摊主也积极打报告,要求在他们附近也装上公平秤。

公平秤的好处,不只是带来客流,带来的,还有信任。

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15年至今,该局仅接到3起关于集贸市场短斤缺两的投诉举报,而且全都与水产、海鲜无关,都是关于定量包装商品的问题。

“装了大半年后,就没啥人去过公平秤了。”林翠华表示,时间一长,老顾客都很信任她,甚至有人觉得在她那里称完重,如果再去过一下公平秤,是对她的不尊重,会不好意思。

从2001年龙华菜市场开门营业,林翠华和她的丈夫就已经开始经营水产摊位,虽然每天起早摸黑,搞得浑身鱼腥味,但小日子却是越过越有奔头,如今每天的营业额稳定在2000多元,还在上海的中心城区买了房。

“人心就是一杆秤,心不准了,生意肯定做不好。”林翠华相信,如果每个商户心中都有“公平秤”,顾客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己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林翠华的水产摊位已经经营了17年 陈玺撼摄

一些自助式公平秤就设在水产摊位前 陈玺撼摄

一新一旧,对比出供需关系变化

小小一台秤,见证了人心,还见证了市场供需的变化。

其实,2011年前,不少集贸市场里都有公平秤,为何还要专设自助式公平秤?在叶家梁看来,这主要是因为消费需求的变迁,他负责的电子秤企业生产了上海首批自助式公平秤。

叶家梁说,近年来,上海水产市场的消费量不断增加,由于水产品价值普遍较高,秤不准容易引发纠纷,因此对公平秤就有需求。

然而,老的一批公平秤问题不少,比如使用时间长了,准头不足,要经常校准,甚至已经被破坏或篡改;又比如大多设置在菜市场门口,距离水产摊位较远,来回不方便,一些摊主会以路上有“猫腻”为由,不认公平秤的结果;还有些公平秤的管理员“胳膊肘往内拐”,会袒护商户。因此,新的自助式公平秤,一方面质量要过硬,确保公正,另一方面布局要合理,不让消费者嫌麻烦。

首先要考虑的是防盗和防篡改,让自助式公平秤的称重结果无懈可击。比如,秤盘与内部线路板结合处扣有一次性的塑料铅封,每个都有唯一的数字编号,只要被外力破坏,铅封便会损毁。同时,秤内设有专用的防篡改IC芯片,只有生产厂商可更改内部数据。其次是防潮和防锈蚀,因为要经常和水产品“过招”,所以自助式公平秤的秤盘要用优质的不锈钢,主板则要涂上一层特制的涂料;还要防虫,每台自助式公平秤的机身和秤盘连接处要设计一层保护罩,既不影响称重,又能防止虫子爬入秤内部。

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考虑到一些市场场地有限,因此2011年这批自助式公平秤还出现了两个版本:悬挂式和平放式,前者通过“空中作业”,相对更节省空间。为让称重结果更醒目,以往的显示屏面积被至少增加了一半以上。

曾经的电子公平秤,摄于2002年的漕河泾农副产品市场 夏丽娟摄

曾经的一款自助式公平秤设计图,设有声控和视频探头,因为最后考虑到安装成本,没有入选最终的方案

一些公平秤开始变得更加高级,增设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等功能

从古至今,“终点”是不依赖公平秤

随着时间推移,公平秤本身也历经了沧海桑田,它们的样子在不断变化,但维护各个时代公平信义的职责未变,与此同时,与人心的较量也未曾画上休止符。

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一纸通知,宣判使用了上千年的杆秤“死刑”——因为利用这种秤作弊的手法有十几种,导致大量短斤缺两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发生,所以在公众贸易中限制使用杆秤,逐步将其淘汰。

时间倒退七年,杆秤已经遭遇危机,当时,国家主管衡器生产的轻工业部规定,从1987年4月起,全国的杆秤厂将一律停止产销30千克以下的木制杆秤,取而代之的是铝合金、铜合金作杆的秤,原因是木杆秤制造工艺落后,易受气候影响而失准。

随着杆秤的没落,质量稳定的双面显示弹簧度盘秤、机械磅秤、电子秤等得到了广泛应用。不过,由于技术水平仍不够完善,公平秤不公平的问题仍长期困扰着消费者和监管部门,比如近年来流行的芯片作弊。

不法商贩往往通过电子秤内置的开关、芯片和远程遥控器肆意操纵计量数值,如在电子秤底部安装作弊开关,或将电子秤面板上的功能键改装为改变计量性能的作弊开关,称量时可虚增重量;一些商贩还玩起了“高科技”,在电子秤内安装了遥控接收器,称重时用它改变计量性能。

2013年,在质监部门的突检下,美林阁四平店后厨正在“作案”的一台遥控作弊秤就被当场查获。经专家确认,该作弊秤除了安装有遥控信号接收装置外,同时还存在芯片作弊程序,只要将电子秤关机重启,输入一组特定的开机密码,再按下特定的按钮,就能使称量分别虚增10%、20%和30%。

所幸,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心的不断向善,公平秤正变得越来越“铁面无私”。

“公平秤的公平只是一个起点,终点应当是整个市场的公平,所有人心的公正。”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局长俞晓红坦言,如果一个社会极其依赖公平秤,那么这个社会的诚信程度将十分堪忧。反之,如果人们不再依赖公平秤,彼此信赖,那么公平秤就会无人问津,甚至没有设置的必要。

木杆秤也已难得一见 陈玺撼摄

1986年,全国商业特级劳动模范、虹口区浙兴菜场营业员安根娣正在示范称重 贾振福摄

80年代末,石歧衡器厂自行研制的度盘秤弹簧疲劳试验台

上世纪70年代,农村上交的公粮过秤

《解放日报》1982年4月11日刊登的一则报道,当时,由于公平秤不公平而“斤斤计较”的事情十分常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