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心脏日,主题科普活动在沪开展

聚焦世界心脏日,主题科普活动在沪开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4 18: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24日,在第26个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央视网发起的首个全国科普月、世界心脏日健康科普日活动之“带疱伤心,主动联防”主题公益科普在沪开展。

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3.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45亿,冠心病、卒中患者均超千万;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近50%,高居各类疾病首位。同时,常见感染性疾病带来的共病风险也在加剧心血管疾病负担。

现场,围绕心血管疾病共病风险的探案式科普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演。通过一桩基于真实病例改编的“心血谜案”,来自心内科、皮肤科,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们化身“医线探员”,抽丝剥茧、层层科普,揭示出潜伏在心血管患者身边的健康风险。

随后,一场跨学科、多领域间的“主动联防”对话展开,围绕我国心血管健康现状、心血管疾病与感染性疾病等共病风险、管理与预防,乃至医防融合实践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以临床、疾控等不同视角的洞见,勾勒出“心血管共病风险主动联防”的实施路径。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进入纵深推进阶段,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已被纳入重点防控范畴,且成效显著。然而在老龄化加速背景下,整体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一方面,心血管疾病患者基数庞大,发病率攀升;另一方面,中老年患者往往面临多病共存问题,多病交织可能形成1+1>2的危害,进一步增加健康负担。

近年来,国家持续倡导“三高共管”理念,呼吁将各类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纳入协同防控体系。今年世界心脏日的主题“Don't Miss a Beat(律动不息)”所倡导的,也是关注每一声心跳、重视心脏健康的每一个影响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副主任钱菊英教授指出:“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负担逐年增加,合并症多、器官功能衰退、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因素是关键问题。这类患者通常面临用药复杂、治疗负担重等问题。加强中老年人群多病共管共防具有重要意义。”

在各种共病威胁中,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易被忽视,影响却不容小觑。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主任梁春教授说:“心血管疾病不仅会直接损伤心脏、血管等器官,并可能导致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中风等致残致死性事件,还会增加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随着《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推进,我国正不断强化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管”全链条管理,坚持预防为主,注重关口前移。《“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也强调强化多病共治共管,完善老年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体现了国家对“共病共管”及“预防先行”的高度重视,也为“主动联防”实践指明了方向。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黄卓英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通过在慢病诊疗中同步落实共病预防措施,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共病或并发症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也有利于推动医疗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记者 周文婷)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