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历史学科,100年!

复旦历史学科,100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2 12: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纪念复旦大学历史学科创建100周年大会9月20日在复旦大学举行。作为复旦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学术影响力最卓著的学科之一,创始于1925年的历史学科是复旦人文社科的一面旗帜。笃志求真,世纪薪传,复旦史学已形成“三系一所三院”大历史学科群,在守正创新中生生不息。

1925年,复旦大学史学系建立,是校内最早系科之一。其时余楠秋先生留美归来,担任首任系主任,立意吸纳西方历史研究视角,课程涵盖中国近百年史、欧洲史、亚洲史、经济史等。“学生虽少,但都勤奋好学,成绩斐然。” 

(1930年史学系毕业师生合影,左二为李登辉校长)

 

纵观中国历史学科发展,复旦史学屡开风气之先——1959年,在国内率先成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1964年,成立国内唯一一个拉丁美洲研究室;1977年,成立全国首个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1981年,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世界上古史中古史3个学科点被评为国家首批博士点;1999年至2013年,先后有6篇论文获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居全国历史学科之首。

八十年代以来,复旦史学不断开枝散叶。1982年成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1989年创办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1996年成立文物与博物馆学系;1993年获准设立旅游管理专业,2002年正式组建旅游学系。2007年成立文史研究院,2017年成立科技考古研究院,2023年成立全球史研究院。

(2007年3月10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成立)

至今,复旦史学从最初的史学系,形成由历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旅游学系、历史地理研究所、文史研究院、科技考古研究院、全球史研究院组成的大历史学科群,各学科彼此贯通。薪火相继,学术昌盛。2018年,复旦中国史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计划;2019年,历史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扎根祖国大地,回应时代之问。文物考古、旅游管理等新兴的交叉型应用学科,从复旦历史学科的深厚底蕴中快速成长起来。1989年,复旦大学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成立文物与博物馆学院,建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旨在为国家培养既能从事考古学术研究、又能从事文博事业和产业经营的创新型复合人才。2017年,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云集文博、生命科学、高分子、光学、核科学等多领域专家学者,成为国内科技考古研究的前沿阵地。组建于2002年的旅游学系,同样顺应了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近年来,旅游学系围绕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文旅科技与旅游体验、旅游创新投资等前沿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与科技企业合作探索科技与文旅融合的前沿问题。

进入新世纪后,全球化浪潮中,为助力与世界对话、使国际学术界更好地理解中国,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于2007年成立。院长葛兆光提出“从周边看中国”的研究视角,倡导通过发掘周边各文化区域留存的文字资料,重新审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联系。2018年,20多位青年学者共同参与并推出首部全球史著作《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2023年,全球史研究院成立,为新一代史学研究者提供更广阔、更包容的全球视野。

当AI技术重塑人类生活,复旦史学也正尝试新的跨界。历史学系教授高晞带领团队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合作,开启了AI for History项目,仅用三个月便搭建起首轮历史模型。这一尝试源于史学最朴素的困境——浩瀚档案与史料难以检索,尤其是跨语种、早期文献与手写档案,往往成为学术追问的阻隔。该模型已覆盖 29 种语言,乃至音乐乐谱、铭文,突破了欧洲中心论下史料体系的局限。高晞团队也正携手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开发“中华文明在西方”大模型,尝试通过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与时空五维互证,从世界视角重审“中华”概念的形成和建构过程。

“历史学是一门用人文的眼光,洞察人间社会过去和现在的学问。”如同复旦文科资深教授姚大力所言,面向未来的历史学,呼唤更多元开放的跨学科眼光,更宽阔包容的全球性视野,以及更久远通透、富于前瞻的胸怀。

百年风华,文脉常新。今日复旦史学,正以更自信与开放的姿态迈向下一个百年。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记者 周文婷)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