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公益诉讼纪录片《人民的利益》热播 真实记录公益损害的“人民解法”

检察公益诉讼纪录片《人民的利益》热播 真实记录公益损害的“人民解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7 16: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5日,检察公益诉讼大型纪录片《人民的利益》正式开播。该片以纪实镜头深入检察公益诉讼一线,围绕事关人民利益的热点事件,真实记录检察官如何攻坚克难,推动解决公益损害中的“硬骨头”和“老大难”问题。

《人民的利益》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妇女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与人民利益紧密相连的热点领域,以纪录片形式呈现新时代检察机关高质效办案的探索与实践。

(检察公益诉讼大型纪录片《人民的利益》正式开播)

为真实呈现办案过程,主创团队在前期调研中,与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检察院建立联系,跟随一线检察官深入讨论、取证、磋商、听证,亲历办案全程。在深度调研近百起正在办理或准备立案的具体案件的基础上,团队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视角,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案例,展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冰山一角。

2024年近一年的时间,主创团队分成10个小组,分赴全国各地,深扎检察一线,与检察官们一起工作、生活,探索如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此外,团队还拜访了有关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志愿者等,力求跳出检察看检察,呈现公众参与和社会共识。

纪录片通过真实案例,直面公益诉讼的复杂性与检察官的深刻思考。例如,在青海三江源牧民铁丝扣勒死雪豹并尝试出售一案中,探讨了雪豹生态价值量化难题;内蒙古通辽外嫁女维权案,则探讨了75名户籍未迁却被剥夺征地补偿款的外嫁女遭遇的性别歧视问题,以及公益诉讼介入的合理性。

(纪录片以纪实手法呈现新时代检察机关办案的真实过程)

总导演秦博、刘跃阐释了他们对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独特价值的理解:“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蕴含着一种创新,有一种中国人的智慧在里面——‘先礼后兵’。它既要让法律长出‘牙齿’,又不能用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去处理现实中的复杂问题。这大大提高了办案要求,时刻考验着检察官发问的能力。”片中捕捉了大量直面现实的尖锐发问,虽然答案或许并非立现,但守护公共利益的核心信念始终坚定:唯有相信并推动法治进步,方能有效避免“公地的悲剧”、消弭性别歧视、遏制市场主体对公共利益的侵害。

导演姜涛分享了创作背后的深层思考:“通过具体案例的拍摄,我逐渐清晰地感受到公益诉讼的核心价值,绝不仅是惩治犯罪,更是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的重要途径。”他特别提到了一起个人信息受侵害案件,公益诉讼检察官如何成为维权困难群体的“守护者”,多方协作锁定违法者,彰显公平正义。

姜涛还提到,为了对抗网络犯罪中可能出现的“无感”状态,纪录片大量运用“空镜头”,呈现河边垂钓、孩童嬉戏、悠闲散步等日常温暖场景。“这些质朴本真的画面,与犯罪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姜涛表示,“希望观众能慢下来,感知被忽视的生活美好,在虚拟与现实间寻回平衡。”

《人民的利益》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新闻办公室指导,检察日报社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出品,爱奇艺联合出品。该片于7月15日起,每周二晚22点档在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播出,看东方、爱奇艺、快手等平台同步上线。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担任该片总顾问,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新闻办公室全程指导,确保办案记录的精准与规范。该片由真实传媒秦博、刘跃工作室制作,通过卫视频道、互联网、短视频多平台联动,旨在让公众深入了解检察公益诉讼的意义,增强法律意识与法治信仰。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郑正)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