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文创:理论与实务双向赋能——‘文创丛书’首发仪式暨文创产教研融合教学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会议云集了高校、出版界、文创产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与业界翘楚,聚焦文化创意领域最新学术成果,探讨产教研学融合新模式,推动文创行业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首次发布了国内第一套文化创意学专业的系列教材——“博学·文创”系列丛书,该系列教材共7本,包括《文化创意学概论》《文化创意传播学》《文化创意伦理与法规》《会展文创理论与实务》《旅游文创理论与实务》《文化创意设计学》《文娱文创理论与实务》,涉及文化创意学多个关键领域,涵盖文化学、传播学、法学、设计学、博物馆学、旅游管理学等多学科,标志着我国文创教育与理论体系建设迈入新阶段。
文创丛书主编、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薛可表示,从“新起点”看,文创丛书立足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形势、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新需求、文化创意教材建设新体系的时代背景应运而生,作为国内第一套文化创意学专业的系列教材,已有近100所院校使用该套教材丛书并纳入教学体系;从“新视角”看,丛书以中国社会发展特色为新视角,以“教育育人”的思政理念为编撰基准,以“数创教材体系”理念打破传统教材建设模式;从“新内涵”看,丛书注重思政性、原创性、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协调整合,以期实现从“才”到“人才”、从西化到中国、从单一到融合、从象牙塔到大社会、从“泛化”工具到“专精”工具的升级,推动中国自主文化创意知识体系建设并培养中国特色的高阶性文创领军人才。
从建构文创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性看,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波英强调文创产业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持,文创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复旦大学出版社副总经理、编审王联合认为“博学·文创”系列丛书有助于推动建构中国文创自主知识体系。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邵明华教授认为,构建原创性教材既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要求,也是学科体系是否成熟的衡量指标。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方毅超肯定了“博学·文创”系列丛书在本土化程度、技术前沿性、学科交叉性、教学实用性上的显著优势,赞扬丛书实现了高校教学与行业从业者双导向的受众定位。上海工艺美术厂董事长孙佩从实践视角剖析了业界对文创知识体系及高阶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期待,肯定了丛书在关注理论的基础上对实践案例的重视。
与会专家也围绕“如何培养中国特色的高阶性文创领军人才”展开研讨。研讨会别开生面地纳入图书编辑、影像科技、艺术设计等产业专家、文创教师、文创研究生、出版社等多元主体,从文化创意学、传播学、经济学、设计学、法学等跨学科领域,探讨培养中国现代化式的文创人才的新思路。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