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工智能”,践行“韧性安全”,推动“跨界协作” 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第一届应急管理新视野国际会议

聚焦“人工智能”,践行“韧性安全”,推动“跨界协作” 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第一届应急管理新视野国际会议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05 16: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与新兴技术迭代演进,城市系统面临的复杂性风险呈现多维度、跨领域、高动态特征,传统应急管理模式正面临挑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为风险感知、预警研判、协同响应与韧性恢复提供了全新范式,也催生了技术伦理、数据安全与治理效能等深层议题。如何依托智能技术重构应急管理体系,成为全球的核心关切。在此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第一届应急管理新视野国际会议”,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复杂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创新”为主题,聚焦智能驱动下的风险治理理论突破、技术应用创新与跨学科交叉研究,旨在搭建学术交流、政策研讨与实践探索的高端平台。

会议于7月5日开幕,邀请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内外专家,加速推动应急管理的深度国际交流。在长三角应急管理一体化背景下,特设“长三角应急管理分论坛”,三省一市应急管理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具有开放性,特设“产业论坛”,吸引核心应急企业和国际组织参会,推动技术交流和创新。这次会议通过主编论坛、主论坛、专题论坛、圆桌对话、青年论坛等形式,搭建一个“政-产-学-研”跨界交流的综合性平台。

在主旨报告中,与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应急管理”展开阐述。专家们通过深入学习,总结了当前全球面临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挑战,从政策、科技、管理、行业等多个方面探究人工智能在应急预警、处置应对和灾后恢复等应急管理工作中带来的新策略、新范式和新应用。

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功能愈发多样、人口不断聚集、风险来源持续多元,全球城市在不断发展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外部冲击的各类风险,如何构建经济、社会、工程、生态韧性安全的城市是全球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在提高城市韧性安全这一时代命题上,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都是亟待回应的内容。

此次国际会议把握“人工智能”“应急范式革新”“巨灾应对”“产业创新”“决策机制”“跨界跨域协同”等议题,设置了10场平行分论坛,70场学术报告,4场圆桌研讨,29场墙报展示报告。与会专家认为“韧性安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与会专家就人工智能时代的应急管理智能技术赋能与应急范式革新、城市韧性与风险治理、基层应急能力、风险认知与行为、巨灾应对与跨境协同、政策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等重大议题开展学术报告和讨论,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如何在现有应急管理工作成效基础上不断推动城市韧性安全建设。

会议特设长三角应急管理论坛,围绕“智慧‘应急’,共筑城市安全防线”开展研讨。来自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60余位应急管理领导和专家齐聚该论坛,共同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探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应急管理协同。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沈伟忠在主旨报告中阐述了城市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强调了构建智能化、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对于守护城市安宁的关键意义,为特设论坛奠定了“科技赋能,智慧应急”的基调。

论坛主旨演讲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和上海交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梁昕主持,与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复杂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创新发表前沿观点。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郑国光,北京科技大学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院长岳清瑞,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陈纯,山东省科协主席、原副省长凌文,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院长薛澜,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沈伟忠等13位专家发表主旨报告。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周文婷)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