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一场聚焦室外控烟的专题圆桌会议在上海举行,来自媒体、场所、志愿者、控烟机构、学术界及管理部门的代表齐聚一堂,分享多场景、多维度、多视角的控烟共治经验,为推进无烟健康环境建设和现代城市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会上,中国控烟与健康协会、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发布全国首份《室外控烟柔性治理倡议书》,用法治彰显城市品格,用善意传递城市温度,共同建设健康、文明、宜居的全球卓越城市。
该倡议书明确,场所内单位(如沿街商户、餐饮单位等)因地制宜开展控烟宣传和提示,对吸烟行为及时劝阻和引导;志愿者身着全市统一的控烟志愿者装备,强化劝阻技巧,做好引导,维护公共场所无烟环境;市民公众开展柔性劝阻或提醒场所加强控烟管理,也可通过12345热线或“控烟热力地图”小程序,监督公共场所控烟工作。
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倡议书也呼吁青少年参与“无烟青春”校园行动,拒吸第一支烟,包括电子烟,争做控烟小卫士。
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游腾飞表示,柔性治理通过制度弹性与人文关怀的融合,正在重塑“健康城市”建设路径,其本质是以最小社会成本实现公共空间权利的最大公约数。当前关于控烟工作中柔性治理存在的争议与难点,核心问题包括:法律体系与执法效能的矛盾,执行层面的现实困境,经济与健康的价值博弈,社会认知与文化惯性挑战等。这些争议与难点的突破,需通过完善立法、创新治理工具及深化公众参与等系统性方案实现。
在会上,徐汇区武康路志愿者代表分享“微笑示意—温馨提示—引导至吸烟点”三步劝导法,以柔性方式提升吸烟者配合度,该方法在网红街区治理中已初显成效。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听取游客和公众的反馈,将于5月29日起进一步加强控烟措施,减少或调整客流量较大区域的原指定吸烟区,在全域范围内指定吸烟区的数量将降低到原来数量的一半左右,其中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指定吸烟区将减少到11个。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成人吸烟率已降至19.2%,提前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