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CCF公益日主会场在复旦大学举办,CCF AI素养提升行动倡议发布

第二届CCF公益日主会场在复旦大学举办,CCF AI素养提升行动倡议发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12 13: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5月10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第二届CCF公益日主论坛暨技术公益大会在复旦大学举行。公益日以“智能向善、公益无限”为主题。CCF会士、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担任大会主席,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副校长周磊出席会议。

大会由CCF秘书长唐卫清担任开幕式主持。他表示,CCF公益日不仅是一个活动的名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我们承担社会责任的担当。

CCF理事长孙凝晖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院士分别致辞。孙理事长介绍了在过去的一年,CCF围绕消除信息贫困这一目标组织了一系列的技术公益活动。CCF技术公益案例集活动、CCF技术公益马拉松活动、CCF公益大使活动等激发了CCF会员做好事、行善举的公益意识,提升了计算机学会的美誉度。他还分享了AI技术民主化的体会,呼吁CCF全体要行动起来推动AI技术普惠,向乡村学校、社区服务中心提供AI教育和信息服务;通过低门槛的AI工具、方言适配和适老化改造,让AI技术真正下沉; 通过AI技术公益活动,为欠发达地区、老年群体、残障人士等弱势人群架设智能时代数字桥梁。 

金力院士指出,当前AI的技术鸿沟持续扩大,弱势群体被边缘化的风险在加剧,作为AI研究的国家战略力量,高校有责任回答:如何让技术红利变为“多数人的福祉”?他期待以CCF公益日为契机,充分发挥CCF丰富的学术资源与影响力,汇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公益组织等力量,让AI的成果“甜”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开幕式上发布了《CCF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行动倡议》(上海倡议)。依托计算机学会丰富的学术资源与广泛影响力,汇聚各方力量,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公益组织,共同发起此次行动,使得不同年龄、地域、身体状况、社会经济背景及受教育程度的人群或者灵活就业群体、老年人、残障人士、相对缺乏机会的学生和教师等尽可能多的人群,获得高质量人工智能学习资源与机会,全面提升全社会的人工智能素养。

在公益大讲堂环节,CCF会士、常务理事、公益工委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卜佳俊担任主持。公益大讲堂是公益工委于2023年推出的品牌活动,每期邀请2位技术公益领域大咖,以主题报告形式研讨最新技术进展及趋势、产业探索等相关内容。

复旦大学教授胡湛则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科学普及,并提出“技术向善”的实践路径;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何川研究馆员分享了AI技术在助盲领域的创新应用,强调科技应服务于社会弱势群体。

在圆桌论坛环节,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任福君、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CCF监事长、北京大学教授金芝、复旦大学教授张军平及腾讯云副总裁杨晖等嘉宾展开深度对话。圆桌论坛以“AI赋能科普:全民科学素养的机遇与边界”为主题,专家们围绕《科普法》实施元年的背景展开跨界对话。

主会场的议程还包括举办“信息无障碍分论坛”“公益科学传播分论坛”、“公益大使研讨会”和“CCF技术公益马拉松决赛路演”。

分会场在全国45个城市会员活动中心、5个YOCSEF分论坛、5个学生分部、30场科普活动多地同期举办。公益事业的进步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需要各界人士、各个企业的爱心、关心和热心,CCF号召广大会员积极投身到这项事业中来。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周文婷)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