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院成立大会举行

首届中国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院成立大会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09 16: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9日,首届中国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古镇举行。来自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中国心理学会、嘉兴市委、上海交通大学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出席。

文化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分支,而中国文化心理学是一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出发,研究心理现象、心理行为及其背后的文化逻辑,试图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意在凸显“心理学研究范式的中国化”“形成和发展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中国特色心理学话语体系”等意蕴。

上海交通大学主办首届中国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是一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学交叉融合的创新实践。论坛汇聚全国顶尖专家学者,探讨中国文化思想对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深远启示,以及传统文化在社会活动中的调整、表达、传递及其渗透与影响,为中西方心理学的对话搭建平台,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学理论的相互借鉴与融合,还为推动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服务于中国人乃至东亚文化圈的心理健康需求,提供更具文化适应性的理论与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于2024年4月7日正式成立以“心理学+AI”为办学特色的心理学院,发挥综合性大学心理学科的特色和优势,结合校内外其他优势学科如人工智能、航天航海、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语言学、管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在学科交叉中夯实“大设施-大科学-大健康”的交叉科学研究范式。心理学院重点布局临床与健康心理学、脑与认知科学、管理与社会心理学三个学科方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傅小兰教授担任首任院长。今年,上海交通大学首次跻身QS心理学学科排名前百,位列71位。

今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9周年、交大心理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将围绕“立足本土文化,创新心理研究,服务社会发展”的宗旨,构建学术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科普教育中心,推动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I+心理学”特色研究,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一个中国文化心理学发展的国家级核心学术研究平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高端智库。

为期一天的论坛以主论坛结合平行论坛的形式展开。主论坛中,暨南大学苏国辉院士、上海大学郭爱克院士、中山大学姚志斌教授分别以《心理健康与生活方式干预》《大脑-认知-心理的整体性-复杂性-演化性的探索及伟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医学的乡愁》为主题,交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学、医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平行论坛分以两个主题同时展开。在“认知、文化与社会”主题论坛中,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罗劲教授、北京大学谢晓非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辛自强教授分别以《中国的积极文化与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传统文化与AI文化的对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高阶学习中的神经编码降维》《余香效应:利他与利己之间》《文化进入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式》等主题,交流探讨了中国文化、现代心理学、AI等领域互相融合的前沿观点。

在夏镇夷论坛中,上海市东方医院赵旭东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骆宏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刘兰英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杨建中主任分别以《文化精神医学的意义与价值》《文化共生的心理范式:以心学视阈下焦点解决短程疗法创新实践为例》《中医五行音乐治疗与心理健康》《大模型时代文化断层、文化韧性与心理健康》为题,探讨精神心理与传统文化的创新交叉路径。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周文婷)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