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8日举行的上海市公证行业法律服务品牌项目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公证行业向社会推出了首批七种定制复合型公证事项“服务包”。这是上海公证行业探索以“定制+复合”的理念为社会提供更多特色服务的创新路径。
当前,上海公证行业共有25家公证处和523名执业公证员构成的专业法律服务队伍,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仅最近3年,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约112.96万件,“最多跑一次”和“一次都不跑”覆盖面不断扩大,出证速度提高,不少公证事项已经可以实现“当日出证”“当场出证”,业务范围辐射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上合组织”成员国。
随着上海在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征程上不断迈进,公证事业也面临着转型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和个人对于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内容越来越多样,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向社会提供多样化、一站式、便捷性的公证服务,成为司法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和公证从业人员的新课题。
“新时代新征程上,上海公证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探索公证利企便民服务新举措”。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董海峰向记者介绍,2023年,上海公证行业在改善营商环境的工作中,转变“坐等上门”的传统,组织公证处“主动登门”着力打通公证服务保障法治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开设企业服务专窗、开辟涉企绿色通道、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对接高新园区提供专属服务清单,树立了公证服务的新标杆。在此基础上,上海公证今年开展了品牌建设,将传统单一的公证事项整合成“定制+复合”的特色法律服务项目,通过服务的菜单化和产品化,进一步精准匹配公众的公证法律服务需求。
“这七个品牌是我们精挑细选的第一批特色服务。”上海市公证协会会长陈铭勋介绍说。
在首批特色服务项目中,有在家事业务领域精耕细作的家事公证“万事屋”和家事公证“老娘舅”,前者是浦东公证处打造的,可以承接办理涵盖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各类家事领域公证事项,有效应对家事公证涉及人员多、效力延展性长的特点;后者依托杨浦公证处的“蔡煜工作室”服务机制,通过“先调解、后公证”的模式,特别擅长服务存在复杂家事矛盾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药企直通车”和“民企出海帆”两个涉企特色服务项目是临港、新虹桥两家公证机构立足服务保障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分别重点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和保障民企拓展海外市场。上市公司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唐惠兴表示,公证机构在代办认证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员工福利保障等方面提供了一揽子的法律服务方案,在企业拓展海外版图的过程中极大降低法律风险,降低了国际运营成本,对海外部局和国际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
松江公证处的“存之有据 提之有利”和宝山公证处的“‘携’商化解”体现了上海公证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原则,分别帮助企业采用提存方式有效应对日益多元的金融风险态势和把公证服务融入商事调解流程,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
上海公证行业近期还推出了《上海市公证办理提速清单(2024年版)》,明确将275项法律关系简单的公证业务的出具公证书期限缩短至5至10个工作日以内;部分公证机构探索“当日出证”“当场出证”;“智慧公证一次都不跑”微信小程序上线,可通过小程序向全市公证机构预约、预审、咨询清单内事项。同时,全市各公证机构持续深化公证的公益属性和惠民举措,继续做好为8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首次免费遗嘱公证等优惠措施。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记者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