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由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办的绿丝带——肝癌启航全程管理计划科普活动7月26日在上海举办。活动以“早筛早诊,‘肝’爱健康”为主题,面向社区居民开展肝脏健康和肝癌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旨在提高公众防癌抗癌意识,深入推进肝癌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和手段,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表示:“我国肝癌发病率持续上升,其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而通过早期筛查诊断,能够有效降低肝癌所带来的疾病负担。中山医院作为全国首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启动建设单位,已开展‘绿丝带肝癌早诊早筛计划’,通过联合各省市医疗机构、体检中心、社区,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筛查5万例肝癌高危人群,共同推动肝癌诊疗端口前移,提高肝癌早发现、早诊断比例,齐心协力,为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良好基础,早日实现‘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的目标。”
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周密表示:“癌症防治既是民之所需,更是政之所向,而筛查和早诊早治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防癌手段。此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携手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健康上海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并启动了针对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常见癌症的综合风险评估和筛查管理工作。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徐汇区积极践行健康上海行动,推动肝脏肿瘤的全程管理和早筛早诊。”
我国肝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中国是全球肝病负担较重的国家,超过25%的中国人受到肝脏疾病的困扰。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脂肪肝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肝炎到肝癌只需要三步,即肝炎-肝硬化-肝癌,倘若治疗不及时或管理不善,肝炎也容易被“拖”成肝癌。
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近50%。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常务副院长、肝外科主任周俭表示:“就上海地区来看,肝癌的发病率位列前十,死亡率排名第四,带来严重健康威胁。这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肝癌的起病隐匿,加之人们对定期筛查的重视不够,早期诊断率低,70%-80%患者确诊时已导致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如何有效降低我国肝癌疾病负担,仍是我国公共卫生和慢性病防控亟待解决的问题。”
早筛早诊是肝癌的关键防线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同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而就肝癌的筛查而言,对于高危人群的快速、便捷识别是实施大范围筛查的前提。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度饮酒、肝脂肪变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肝病、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暴露、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年龄大于40岁的男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江孙芳强调,肝癌高危人群应至少每隔6个月通过甲胎蛋白检查、肝脏超声检查进行1次筛查。除了提升高危人群主动定期筛查的意识外,也需要医疗机构健全筛查服务管理体系,做好长期监测随访。
医联体高效联动打造肝癌早筛早诊“高速路”
我国肝癌筛查工作从2006年开始,然而目前人群覆盖率仍相对较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启动建设单位之一,肩负推动肿瘤疾病精准诊疗的重任。此前,已携手医联体肿瘤专科联盟单位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全程管理、联动诊疗”的复旦中山肿瘤防治网,通过公众疾病教育、肝癌早筛技术转化、上海筛查模式探索、推动肝癌筛查政策出台,从而提高中国肝癌患者五年生存率。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也是提高大众对肝癌早筛早诊的重视及关注,促进提高肝癌筛查率的重要一环。因此,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世界肝炎日前夕承办了绿丝带——肝癌启航全程管理计划科普活动。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唐兢表示:“‘绿丝带肝癌早诊早筛计划’需要多方协同支持。社区作为肝癌高危人群筛查的前沿阵地。一方面,通过社区开展肝癌早筛社区科普活动,可以提升居民对肝癌和筛查重要性的认知,帮助及时发现肝癌高危人群。另一方面,社区还可为居民提供就近的筛查服务,帮助提升了筛查的便利性和效率,为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癌提供坚实基础。”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