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今年招生发力“新工科” 培养“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

复旦今年招生发力“新工科” 培养“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

来源:东方网 2024-06-12 09: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今天上午,复旦大学召开2024年招生培养政策发布会,公布今年本科生招生培养政策亮点。据悉,复旦大学2024年全国招生人数3720人,较去年增加100人,共46个招生专业,较去年增加14个。

近年来,复旦教育教学改革在招生入口端有诸多全新举措助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在体系上,以全新AI大课体系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和产教融合卓越人才培养,支撑原始创新和创新驱动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在政策上,从分流、修读、转专业和升学等方面,帮助学生自由、全面成长,引领青年一代肩负创新强国使命。

设AI大课、发力“新工科”,多举措助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复旦大学将在2024-2025学年推出至少100门AI领域课程,打开AI+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局面。AI大课以AI-BEST课程体系的形式,进入所有复旦学生的学业安排。本研一体化打造AI通识基础课程(AI-B)、AI专业核心课程(AI-E)、AI学科进阶课程(AI-S)和AI垂域应用课程AI-T)。

面向今年高考生,复旦推出相辉学堂培养计划招生,下设:“相辉计划”和“香农计划”,致力于培养面向基础学科前沿、新工科领域的创新人才,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相辉计划以理科试验班(相辉学堂相辉计划,本博贯通)进行招生,香农计划以工科试验班(相辉学堂香农计划,本研贯通)进行招生。依托元•创中心本科交叉实践平台,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帮助“相辉青年学者”接受创新创业实训。

今年,复旦大学在招生端重点突出了新工科专业。除原有的工科试验班(新工科本研贯通拔尖班),还设置有四大创新学院:工科领军人才班、以及大数据、计算机、微电子等多个方向的工科试验班。全力打造科学智能“发动机”核心引擎,构建科学智能 AI for science新生态。

今年,复旦继续推出多个拔尖班/专业(类)招生。其中,本博贯通的数学类是今年全新推出;自然科学试验班(本博贯通)含有物理学系、化学系、生命科学系的6个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科试验班中的本研贯通光子计划院士班,将由10位左右院士搭配青年领军人才组成指导团队,由院士亲自遴选、选题、指导、规划,培养信息科技领域工科领军人才。

在人文社科专业方面,本研贯通的望道新闻卓越班,面对AI时代和国际传播大格局,将培养国家需要的新闻传播复合型高端人才;涉外法治拔尖人才班将依托教育部“复合型”“涉外型”两个基地,培养有深厚法学素养和国际法律实务能力的行业领袖;金融学的FinTech全英文课程班,有国际顶级师资团队、全英文专业课程以及多院系支持的学科交叉培养;而经济学类(拔尖班)内含经济学(数理经济方向拔尖项目)、经济学(国际项目UIPE)、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含国际经济与贸易-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双学位项目)四个热门专业方向,均可自由分流。

赋予学生“干细胞”式成长的权利和能力

今年,复旦在修读、分流、转专业和升学等方面,赋予学生“干细胞”式成长的权利和能力。

作为一所文社理工医五大学科门类齐头并进的综合型大学,复旦为广大学子提供了非常多跨学科学习的机会,包括94个专业学程和16个跨学科学程。专业学程通常是由一个院系从其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选取部分专业基础、核心、进阶或通识教育课程,面向其他专业本科生开设;跨学科学程则是由多个院系合作,围绕某一跨学科领域或行业发展方向,通过组织现有课程或合作建设新课程形成的学程,有着更强的跨学科性质。

此外,学校目前共开放包括物理学、化学、哲学、历史学在内的4个辅修学士学位项目。双学士学位项目方面,本年度,复旦在原有的3个双学士学位(法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基础上,新设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翻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俄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德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外语+计算机”双学士学位。

在专业分流方面,学校目前基本已实现大部分招生专业(类)内自由分流和院系内专业自由分流,100%满足学生专业选择志愿。在转专业方面,除特别说明限制转专业外,复旦学子可在进校后第一年或者第二年根据相关规定申请转专业。自2022年起,医学类与非医学类专业间的转专业通道也已双向打通。

(图:校方提供)

 

(范易成)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