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原:《科学外史》是对科学主义的反思

江晓原:《科学外史》是对科学主义的反思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3-08 17: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4年3月3日,江晓原教授带着他的新作《科学外史》Ⅳ、Ⅴ做客上海图书馆。

这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坚持写作“科学外史”专栏17年多,马上就要迎来第18年的。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他对“科学为什么需要外史”有独到见解。

《科学外史》作者 江晓原

早在2006年时,江晓原教授为法国著名科学杂志《新发现》(SCIENCE & VIE)中文版撰写“科学外史”专栏。《新发现》是一本法国科学杂志,最初复旦大学的严锋教授做《新发现》中文版的主编。这个杂志中文版跟法国谈好的是本土化内容可以有30%,另外70%是由法文版的杂志直接翻过来的。据江晓原教授说,“30%的部分里有三个专栏,我把跟我一起写专栏的人称为邻居。邻居换过好多了,他们写了一阵就不写了,然后再换一个人,现在就只有我坚持到了18年。”在最新出版的《科学外史》里江晓原说古尔德写了28年专栏,他希望能够写得更长,可以再写个几十年。

2013年,在时任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的贺圣遂的策划下,江晓原将自己为专栏写作的文章集结成《科学外史》第I卷,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当即荣膺首届“中国好书”等多项荣誉。

孔子的诞辰为啥可以测算?爱因斯坦为啥是一个超级“民科”?但凡看过的人,都会被打开书的那一刻,那种扑面而来的高能知识密度震惊得停不下来。

此后,《科学外史》又出版了第2卷、第3卷,时隔5年后,江晓原教授再次带来第4卷和第5卷。

江晓原教授这样评价自己的《科学外史》写作:“想和读者分享我对科学技术的新解读和新看法。这些解读和看法都是在“反科学主义”(反对唯科学主义)纲领下形成的,所以经常能够和老生常谈拉开距离。”

他说,“外史”其实是双关语。自学术意义言之,是科学史研究中与“内史”对应的一种研究路径或风格,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联及互动。自中国传统修辞意义言之,则有与“正史”相对的稗史、野史之意,让人联想到《赵飞燕外传》《杨太真外传》之类。这也将不爱看严肃读物尤其是科学作品读者的忧虑一扫而空。

科幻作家刘慈欣推荐《科学外史》时说道:“江晓原老师潇洒地穿梭于多个学科,多个时空,在有趣、新奇的知识背后,一以贯之的是对科学和人性的严肃思考。”

关于科学、科技的高速发展,江晓原教授在书中发出了清晰的信号:全面看待科学、科技问题,时刻保持理性、警惕和反思。(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林淑娟)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