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从技术辅助走向了音乐创作等“创造力”领域,AI作曲正在全面参与音乐的制作流程,不仅带来了新的创作方式,也挑战着传统艺术创作的观念和界限,为音乐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月21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TME”)与上海民族乐团开启战略合作:双方将聚焦以民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AI音乐创作技术的跨界融合,通过TME旗下首个AI音视频研究实验室——天琴实验室的音乐生成大模型为传统民乐赋予新的想象力。这是上海民族乐团与AIGC技术的首次深度跨界合作,TME副总裁刘宪凯、TME技术副总裁、天琴实验室负责人周文江、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上海民族乐团党总支部书记、副团长朱建新等嘉宾出席,共同开启这场传统民乐与数字AI技术的创新融合实践。
上海民族乐团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现代大型民族乐团,一直以风格鲜明、演奏精湛著称,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历程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乐团以推动中国民乐创新性发展为己任,以“民族音乐、当代气质、国际表达”为使命主旨,不断追求海派民乐的当代价值,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时代气质融入民族音乐创作中。此次合作,双方将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及其代表颜色为创作灵感,与TME天琴实验室的音乐生成大模型创新融合,探索一种更专业、更平衡、更实用的人工智能音乐创作新图景。
天琴实验室是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旗下首个音视频研究实验室,其自研的音乐生成大模型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曲式和创作规律进行训练,实现了输入描述指令直接生成高质量音乐的跨越式突破,无论琵琶、阮、笛、古筝等传统民族乐器,还是键盘乐器,爵士鼓等现代流行乐器,都能通过指令“文本成曲”并高精度调教拟合。天琴实验室的音乐生成大模型持续学习中国民乐的数字资源,通过独创的音乐生成大模型发掘民族乐器的组合编制,不断探索与拓展民乐的艺术维度。
据悉,此次TME天琴实验室的音乐生成大模型将携手上海民族乐团共同创作推出《零•壹|中国色》音乐会,并于2024年4月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演出。针对此次合作,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表示:“这是一次科技与艺术的双向赋能。我们期待AI作曲系统发散丰富多样的音乐情绪、探索民族音乐创作领域更多新的可能。相信通过乐团演奏家们的二度创作和多元演绎,能使作品焕发个性化特色、传递丰沛的情感和艺术感染力,让观众更切实感受到技艺与情感交织的独特魅力。可以说乐曲的气韵和情感,是我们的心之所向,也是音乐真正的灵魂所在。”
除音乐会创作外,QQ音乐平台也将在站内上线上海民族乐团专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为更多观众带来前沿技术与传统民乐相辅相成、和谐共鸣的视听盛宴。“此次与上海民族乐团合作是民乐与AI的一次首创,也是我们在民乐数字化发展上一次成功的突破。”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技术副总裁、天琴实验室负责人周文江认为:“作为拥有国内多项研究和创新成果的音视频研究实验室,天琴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用有温度的前沿技术创造音乐的无限可能。从QQ音乐的听歌识曲、哼唱识别到全民K歌的智能修音、AI歌声,再到行业首创的‘琴乐’一站式生成技术,即可一站式完成歌曲生成的作曲、编曲及混音等,这些成功的经验和技术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次合作。”
通过TME与上海民族乐团长线战略合作的不断深入,未来,TME天琴实验室的音乐生成大模型将不断精深“文本成曲”的实用性、高效率创意通道,精细化拟合丰富多元的曲式风格及演出场景,创作更多中国民乐新作。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记者 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