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23日,第五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年会暨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近百所知名院校的外语学科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共同探讨新时代外语学科的新发展议题,600余名师生在线参与。
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由全国227所具备外国语言文学优势学科的高校构成,于2018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下设6个专门委员会,旨在推动双一流建设,实现中国外语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搭建外语学科交流平台,建设高等外语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的学术共同体,充分发挥外语学科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上外坚持致力于多语种办学战略和“跨、通、融”教育改革。未来将进一步在学科结构优化、学科水平提升、协同发展效应凸显、声誉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等方面着手,培养德才兼备、创新能力强、适应未来变革的高层次人才。他强调高等外语教育需在赓续中华文脉的同时,努力实现语言、学科、话语能力有机融合;明确高质量外语学科的发展定位,推动学科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师发展、科研与智库服务的全面发展,助力外语学科转型升级,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北京大学副校长宁琦指出,作为独立学科的区域国别学具有跨学科和多学科融合、多语言交流和研究能力、多学科背景下的学科训练等特征,并围绕学科化后的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属性、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等维度,探讨了基于中国立场的区域国别学的目标定位、学科建设路径、人才培养模式和跨学科教学科研资源组织,为推动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化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闫相斌立足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使命,通过分享广外在有组织科研工作上的实践与经验,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外语院校要做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者、中国理论与思想的传播者、中外文明互鉴交流的实践者、国家咨政服务的贡献者和涉外法治建设的引领者。他呼吁外语院校携手努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外语学科知识体系创新,共同书写好教育强国建设的外语院校答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常宇聚焦新时代外语学科转型发展议题。他指出外语学科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积极寻求转型发展,必须实现以下转变,即外语教学要从“语言工具”升级为“交流媒介”,翻译实践要从“外译中”转型为“中译外”,研究工作要从“语言文学”转型为“区域国别研究”,社会服务要从“坐而论道”转型为“起而行之”。外语院校需致力于培养具备交流能力的高质量外语人才,构建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话语体系,凸显外语学科的显示度与贡献度。
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陈法春表示,在强化人文学科批判性思维的同时,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开放的知识结构框架,紧跟技术发展,运用最新技术提升专业本领。同时,应大幅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现师资团队学科背景多元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探讨了外语学科专业面临的融合问题,以及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的改革措施。他强调为满足国家对国际传播能力的战略需求,外语学科必须积极推动专业的交叉融合。在高端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应努力实现不同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内化融合,打造新时代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在新时代、新要求和新动向的推动下,需紧密服务国家战略,培养通晓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具有对外传播意识和技巧的国际传播人才。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从外语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的意义出发,围绕顶层设计、制度建设、项目引领和团队建设,梳理北外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他强调,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不仅仅依靠分散的、自发的研究,而是需要通过高质量的有组织科研来实现,以系统规划、整体推进相关知识领域的整体创新。
在分论坛环节,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外语专家围绕“高质量外语学科发展”、“高质量外语专业建设”、“高质量外语人才培养”、“高质量外语教师发展”四大主题,从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发展、高质量师资团队打造等多角度共商新时代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
论坛聚焦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转型发展、学科交叉融合等关键词,围绕区域国别研究、卓越外语人才、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等热点话题,汇聚外语学科专家学者的群体智慧,有助于推动外语学科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开创新局面。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记者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