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首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颁奖典礼暨上海科学智能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人工智能是引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在“大算力”“大数据” “大知识”融合的全新时代,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作为热点领域之一,将对基础科学研究的范式变革产生划时代意义。在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的指导下,复旦大学、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基于CFFF平台开放能力,邀请阿里云、中国电信、中国信通院云大所,6月27日联合发布首届世界科学智能大赛,以人工智能赋能科学发现,借原始创新推进科学发展。比赛启动以来,生命科学、大气科学、材料科学、流体力学、量子化学五大赛道,吸引全球11653名选手参赛。上午30支队伍在复旦大学参加总决赛,最终决出一、二、三等奖、最佳创新奖和“星辰学者”特别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周亚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晔,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真荣,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葛东波,上海市徐汇区副区长王志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上海中心气象台台长马雷鸣,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韩飞,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其炜,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资深经理钱名海出席典礼。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主持颁奖典礼。
典礼上,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人工智能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漆远,阿里云上海教科研行业总经理沈龙睿签署协议;金力、王晔、孙真荣、葛东波、王志华、韩飞、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吴力波见证签约。
金力向支持大赛和论坛举办的各单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向获奖选手表示祝贺。面对科学智能新时代,如何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环境中赢得主动,在关键领域取得创新突破,是时代给予教育的新命题。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人的创新与担当,青年人是科学事业的希望和未来。复旦大学与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举办此次大赛和论坛,也是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为青年学者提供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凝聚共识,促进科研范式变革,构建开放科学生态。未来,复旦大学将承担起社会责任和使命,强化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新征程上打头阵、当尖兵,勇立潮头、奋楫扬帆,做出更大贡献。
周亚明表示,上海市教委全力支持复旦大学发展科学智能,加快建设科学智能创新发展高地。期待复旦大学用好科学智能的利器,融合知识、算力、算法和数据等核心要素,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教融合等领域不断发力,推进科研范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期待复旦大学能与各位科技企业代表和科技精英共同努力,以大赛为平台和纽带,协同推动AI赋能重大科学问题突破,更好把握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贡献。
漆远作比赛总结报告,他介绍了本次比赛的亮点。复旦大学不仅提供了CFFF高性能智算平台,并联合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开放不同领域的科学数据,促进AI for science的发展。期待以大赛举办为契机,推动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前沿的科技领域,实现科技原始创新策源。
值得一提的是,复旦大学本科生周潪剑,就读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本次大赛“星辰学者”。
他参加的量子化学赛道为选手提供超过1000万的训练数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全面的同类型数据库,这意味着选手需要有扎实的AI模型开发技术和工程优化能力。周潪剑提出了quipformerV1预测真实能量和原子线性拟合能量之间差值的方案。在解题过程中,他对AI for Science及其在化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认为,将AI引入量子化学计算,不仅可以保持计算精度,还可以极大提高计算效率,将会对量子化学领域的发展产生关键推动作用。
这次经历让他拓展了自己在深度学习和量子化学领域的知识面,锻炼了通过编写代码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Machine Learning建模分子的方法、深度学习的调参技巧,“不仅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新思路,也为我进入科研领域打下坚实基础”,周潪剑说。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记者 徐晓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