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黄荷凤院士团队结合临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队列研究结果,创新性地提出了PCOS患者心血管病(CVD)高风险发生机制中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非代谢依赖机制,并据此提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可能存在的慢性炎症状态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假说。日前,国际权威心血管期刊《Circulation》(IF= 37.8)杂志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之一,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性,主要以高雄激素、排卵异常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常伴发肥胖、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和脂质代谢异常等。以往研究更多地关注PCOS的生殖障碍及其机制,近二十年来年轻女性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女性心血管健康管理成为领域内重要议题,尤其是PCOS与CVD患病风险的相关性受到广泛关注。
以往研究认为,PCOS患者合并的肥胖、糖脂代谢异常等因素可能是导致CVD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排除这些传统危险因素后,PCOS仍然是CVD的独立风险因素,这一现象提示,PCOS患者心血管疾病易感性可能存在非代谢依赖的原因和机制。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对孕期抗缪勒管激素(PAMH)处理的无代谢异常PCOS小鼠实验发现,PCOS小鼠骨髓交感神经张力的增加促进髓系祖细胞动员至脾脏,增加脾脏单核细胞生成和外周循环单核细胞数量,从而使得心脏巨噬细胞显著增加。同时通过对正常育龄期女性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队列进行横断面研究比较证实了PCOS患者存在交感兴奋及慢性低度炎症状态。
为进一步探索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对PCOS小鼠及大鼠模型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MI)模型研究发现,PCOS显著促进动脉斑块内炎症浸润负荷,增加斑块面积和发展;PCOS显著增加梗死心肌组织中促炎型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阻碍心肌修复并恶化心脏功能。
研究人员利用多个物种及特异性基因敲除动物反复验证“PCOS存在的慢性炎症状态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假说,创新性地发现PCOS通过促进脾脏单核细胞生成,介导心肌巨噬细胞数量累积,导致更严重的心血管损伤,为PCOS 患者CVD风险增加提供了非代谢依赖的全新机制。上述结果提示在临床实践中, PCOS患者心血管健康的管理除了关注糖脂代谢异常等传统因素外,慢性炎症状态亦应得到重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点评该成果时表示,该研究成果将为年轻女性心血管病的创新干预措施制定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有望推动不同于传统心血管保护策略的开发,助力年轻女性患者CVD防控。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黄荷凤院士、吴琰婷、金丽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高玲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赵怡超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吴海燕博士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盛建中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记者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