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群众如何有序参与司法、监督司法?如何在司法活动中有效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监督员就是代表人民监督检察机关”,本市首届公开选任的人民监督员徐国忠说,“要真监督、讲真话、建真言,为民代言,所幸过去几年我做到了”。
9月26日,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本市首批公开选任的人民监督员履职情况,公布新一任人民监督员公开选任相关信息。
公开选任彰显人民性
2017年,市司法局公开选任了改革后的首届人民监督员共150名,超过8成来自基层。其中,年龄最大66岁最小23岁,既有博士研究生也有高中毕业生,以本市户籍为主也有少数来沪务工人员,既有国企老总、民企老板,也有中层干部和普通员工,既有专业人士也有普通白领和全职妈妈等基层民众,体现了上海市人民监督员的广泛代表性和人民性。
积极履职传递民情民意
由于疫情原因,新一届人民监督员选任工作推迟,上一届人民监督员履职已超过六年。六年多来,人民监督员积极践行誓词,依法履行职责,共开展监督活动3700余次,履职约10500人次,人均履职约70次。
2018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订后,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9年出台《人民检察院办案活动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规定》,将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由原来的职务犯罪案件拓宽到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四大类办案活动,实现了对案件公开审查、公开听证、检察官出庭公诉以及巡回检察、案件质量评查等各类检察活动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开展监督工作。新规出台后,本市人民监督员监督活动体量增长明显,由此前的每年仅30余次激增至年均超千次。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质量和监督效果也在逐年显现。据检察机关介绍,2021年以来人民监督员在监督活动中共提出意见建议4519条,被检察机关采纳4302条,采纳率为95.20%,有9件案件检察机关在听取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意见后,改变了原拟处理决定。
探索创新促进科学管理
市司法局与市检察院积极对接,主动开展走访调研,组织人民监督员座谈,听取专家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制度供给,优化机制保障,强化考核激励,促进人民监督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提升监督质效。
市司法局新修订本市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制度,积极推动人民监督员工作向基层延伸,探索“一级选任、两级抽选”的工作方法,即市检察院及其分院和铁路运输基层检察院组织的监督办案活动,由市司法局抽选人民监督员;各区检察院组织的监督办案活动,由相应区司法局优先抽选居住或工作在本区的人民监督员,更加有利于熟知本区社情民意的人民监督员促进检察机关办案质量、提高履职效率。
上海检察机关主动将人民监督员工作融入城市“两网”建设,注重以“全流程全息在线办案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公众能级,自主开发了“人民监督员工作平台”,入驻“一网通办”的“检察为民”服务窗口,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人民监督员邀请、抽选、沟通、意见、反馈、查询、统计等工作的全流程数字化,并实现与司法行政机关数据的同步交互。该平台在今年7月被最高检评选为“智慧案管”优秀软件,是全国检察机关唯一入选的人民监督员工作系统。
目前,新一届人民监督员选任工作启动在即,市检察院表示“检察工作做得怎么样,归根结底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全市检察机关将一如既往地认真接受监督、不断改进工作。市司法局邀请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关注、踊跃报名,为促进司法公正、建设法治上海贡献力量。
据悉,本次计划选任250名人民监督员,任期五年。凡有意愿的个人和单位均可通过统一报名入口进行网上报名。9月27日,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将通过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同步发布选任公告。10月17日起开放报名通道,10月30日报名截止。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记者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