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犯罪呈现新态势 黑灰产业链伴生新业态升级

电信网络犯罪呈现新态势 黑灰产业链伴生新业态升级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9-18 11: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15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举行《打击惩治电信网络犯罪情况通报(2022.1-2023.8)》新闻发布会。会上,静安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网络犯罪检察办案团队负责人谈颖颖通报了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该院打击惩治电信网络犯罪案件办理情况,分析了犯罪的新态势,总结了相关履职情况,并介绍了典型案例。

《情况通报》显示,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静安区检察院严厉打击惩治电信网络犯罪,审查逮捕案件485件733人;审查起诉案件667件1088人。

案件受理呈现以下特点:

电信网络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排名前三的罪名分别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诈骗罪(电信网络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在电信网络诈骗的关联犯罪中,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犯罪数量增幅加大,且呈现团伙性趋势。2022年全年的案件受理数量同比增长116%,受案人数同比增长277%。

电信网络犯罪手段升级,出现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类犯罪。包括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以及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情况通报》显示,电信网络犯罪呈现新态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黑灰产业链伴生新业态升级,犯罪手法不断迭代更新。上游引流链条从过去利用改号软件拨打电话、伪基站群发短信发展为利用虚拟网站、短视频平台引流等,实现从广撒网到精准诈骗转变;也出现了与流量经济、虚拟货币等伴生的电信网络犯罪。

电信网络犯罪与“互联网+”融合升级,隐蔽性更强。新类型的网络犯罪频发,有的打着“区块链”技术的名义,制作“钓鱼”网站、发送诱骗链接;在部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中,出现使用“错配”模式,将网络赌资等违法资金与正常用户购买手机充值卡的资金实现“错配”,最终以虚拟币形式流入境外。

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增强,打击难度增大。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随之升级。例如,有些犯罪分子为切断电信网络诈骗与被害人接触痕迹,通过第三方平台寻找人员为其提供拨号服务,利用中间环节隐匿踪迹、逃避侦查。

电信网络犯罪与公民个人信息紧密相连,数据安全问题凸显。部分电信网络犯罪链条中,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术、冒充电商客服人员非法获取客户信息等,被泄露的个人信息部分流转至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手中被用于诈骗,个人信息的内容越全面,犯罪分子更易于对被害人进行“画像”,从而实施“精准型”诈骗。

静安区检察院秉承“治罪”与“治理”并重的惩防理念,坚持“全链条打击、精准化预防、一体化治理”的宗旨,加大对电信网络犯罪惩治力度,提高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

具体举措包括:加强上下游关联犯罪打击力度,落实全链条惩治。坚持从严全链条惩治,准确认定各环节行为的性质。一方面坚持从严惩治,突出打击重点。对于涉及人数较多的电信网络犯罪,通过加大监督、追捕追诉力度,彻底斩断网络“黑灰”产业链。另一方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注重区别对待、推进分类分层处理。对电信网络诈骗团伙、网络黑产团伙的组织者、首要分子等,依法从严处理,确保罪责刑相适应。

强化融合履职,推动电信网络犯罪综合治理。构建“治罪”与“治理”并重的惩防体系,以更优检察履职提升打击惩治电信网络犯罪成效。一方面深化横向沟通,与区公安、区法院在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方面研讨适用标准、统一司法理念,凝聚共识、形成打击合力。另一方面深化四大检察融合履职,助力网络空间治理。通过准确运用公益诉讼等手段,发挥其在电信网络犯罪全链条打击、一体化治理中的独特作用。

广泛发动宣传,提高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灵活运用多种手段,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拍摄“薛阿姨”系列反诈微电影,以“微电影”提升辐射力;联合正义网、知乎、新浪司法等媒体开展检察官公开课等直播活动,以“云直播”扩大覆盖面;开展普法宣讲“进社区”“进校园”“进楼宇”等活动,围绕电信网络犯罪危害与防范等社会关注热点开展针对性宣讲,以“广宣讲”打好组合拳。

下一步,静安区检察院将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持续全面打击电信网络犯罪及上下游关联犯罪,坚持全链条惩治,推进四大检察融合履职,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优势,助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记者周文婷)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