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来自泰国、柬埔寨、越南、俄罗斯、孟加拉、巴拿马和中国的学生组成上海大学中外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赴上海、西安两地农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中国农村,探索中国乡村振兴密码,了解中国东西部在乡村振兴方面的经验做法,从而更深入地学习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激发中外学生宣传中国智慧的热情与意识。
立足专业视角,夯实乡村振兴理论基础
走进上海乡村,探索东部现代化乡村振兴秘诀
上海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出了城市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律,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在松江区腰泾村、金山区水库村,实践团队成员与返乡创业的企业家们以及当地的村民、村干部们一同聊家常、谈感受、述变化,探寻现代化乡村振兴秘诀。
腰泾村地处国家级水稻万亩“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内。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一批来自城市的“改造家”,他们在农村创新创业,充分发挥乡村的文化和生态功能,助力乡村振兴。
金山区水库村是上海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水库村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先后打造生态乌鳢提质蓄养、循环水生态养殖、水上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同时兼顾生态保护,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金财鱼”这一金山本土品牌就是出自这里,通过与水库村合伙,带动村民们共同致富。
经过对松江区腰泾村、金山区水库村的实地考察,队员们体悟到了上海现代化乡村振兴的独家秘诀——以城乡融合为特点,以都市现代农业作为主要产业体系,在保留乡村风貌的基础上发掘特色产业,凸显乡村地区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在上海这座东部沿海的中心城市,乡村逐渐成为上海高科技农业的领军者、优质产业发展的承载地、城乡融合和生态宜居的示范区,展示了大都市现代化乡村振兴的气质风范。
见证了中国东部上海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队员们又来到陕西省西安市,深入蔡家坡村、光明村、何村,探索西部地区传统乡村的振兴之路。
艺术与乡村的结合是西安鄠邑区蔡家坡村的一大亮点。民居墙上的农民画、玉米田中的落地镜、村史馆中的照片墙、终南剧场中央的“大地之子”雕塑……无不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气息。每年举办的“关中忙罢艺术节”是蔡家坡村的特色品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看。依托丰富的自然与历史资源,蔡家坡村将教育、艺术、乡村建设融为一体探索出艺术与乡村相结合的关中乡村发展新模式。
西安高陵区何村,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村子,依靠着大棚菜产业,如今已成为“中国大棚第一村”。近年来,何村积极发展数字乡村建设,还建立了网络直播中心,通过发展电商服务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调研过程中,柬埔寨的团队成员林福荣主动坐到了直播间的桌前,尝试用中文介绍何村的特色农产品,亲身体验电商直播带货。通过创新思维、科技应用和社会合作,何村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为本村村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西安杨凌区光明村地处秦岭以北,渭水之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猕猴桃是光明村的特色产业之一,村里猕猴桃的品质好、产量高,不到丰收季节就有企业前来订购。光明村第一驻村书记崔新峰和党支部副书记赵双权告诉队员们,光明村正在积极推进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合作,种植向日葵、油菜等特色作物,打破产业与人才之间的壁垒,以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经过对西安蔡家坡村、光明村、何村的实地考察,队员们了解到了西安传统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以乡村建设为抓手,以传统农业为主导,围绕特色农产品持续推出多样化产业融合新模式,推动实现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在西安这座中国西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西安乡村正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朝着建成西部城乡融合发展样板的目标不断前进。
通过对上海、西安五个村庄的深入实践考察,团队成员们了解到了每个村子的发展特点,不仅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东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点的不同,也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团队成员来自泰国的张雨轩说:“通过在上海和西安乡村的实地调查,我发现,上海的乡村比较现代化,是通过传统和现代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发展的;西安的乡村建设则是围绕着自然与农业展开的。”来自柬埔寨的林福荣表示:“中国的乡村振兴主要由政府主导,这种模式可以使整个村子的发展速度更快、更有效果。”孟加拉国的雪人说:“中国的乡村振兴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让我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保护地球和改善农业做出贡献。”
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当代中国发展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乡村振兴为全世界脱贫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样板、中国经验、中国智慧。通过本次解码中国乡村振兴的实践,队员们切实感受到了中国乡村振兴建设的丰硕成果,将更有意识、更主动地投入到传播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把中国发展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把自己关于中国的想法介绍给更多人,让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记者贺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