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田汉、郁达夫……“创造社”青年汇聚在话剧《寻找归宿的流浪者》

郭沫若、田汉、郁达夫……“创造社”青年汇聚在话剧《寻找归宿的流浪者》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2023-04-19 14: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921年6月7日,创造社成立,初创成员包括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人,社名取自郭沫若在《创造季刊》发表的《创造者》:“我们不仅要创造一种新文学,我们更想,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其骨干郭沫若、成仿吾、田汉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郁达夫成为烈士……

以“创造社”为主题的话剧《寻找归宿的流浪者》,4月17日晚在上戏实验剧场首演,展现百年前的文艺青年如何选择把青春粘附在崇高追求之上,以创造新文学、唤醒老百姓的方式,实现救亡图存的拳拳爱国之心。

该剧由上海戏剧学院出品,杜邨编剧。创作前,邀约郭沫若女儿郭平英、田汉之孙欧阳维、成仿吾之女成其谦以及策划联络人唐仲远等回顾史实、挖掘情感、归拢细节……编创团队决定:“要做一部聚焦100年前年轻人的‘偶像剧’,让‘偶像’这个词语回归本义。”——值得崇拜的人,是怎样的人?青春应该如何度过才算是值得?

1.jpg?x-oss-process=style/w10话剧《寻找归宿的流浪者》剧照

“流浪性知识分子的特点,不仅仅是指生存方式上的,而是饱含着精神上的流浪,与外在的流浪形状相比,内在的流浪心态是更为本质的东西。”题记中的这句话,出自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咸立强,也是他以创造社创建过程而写的一本书名。征得同意后,编剧杜邨把这句话作为剧名,并称:“我最大的担心,是有没有充沛表现他们如滔滔江水般的才情与诗意。”

创造社的文学骨干赴日留学专业都不是文学——成仿吾深受在日蹈海自绝的陈天华的震撼,放弃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的文凭,成为创造社中最为坚韧乃至后来参加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人,他原本学的是武器制造。郭沫若学医,郁达夫则从医学转到法学继而到经济学,但更沉溺于图书馆。田汉则读英文专业。他们不约而同期待找到一种共同、共通的方式,最终,“日常的诗意”成为他们以新文学唤醒民众的“武器”。

杜邨感慨:“我们的文采和志向,与他们的相比,简直好似尘土与星球。”自此,文学救国也成为一条长线道路,推进了革命进程。创造社后来成员还包括张闻天、潘汉年……

上海戏剧学院是戏剧文学的摇篮,戏剧家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之余,也为上戏校歌作词。1946年,上戏(当时名为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首任校长熊佛西在北四川路凯福饭店邀约田汉写校歌。“大地重光,江海浩荡,在东方巨港,艰难缔造了戏剧教育的巍峨殿堂……”因而,在创造社成立百余年之际,推出该剧目恰逢其时。

话剧《寻找归宿的流浪者》由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舞美系、电影学院、艺术创作中心、演艺中心联合制作。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