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发布,白皮书对25万份遗嘱进行大数据分析。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本次白皮书首次公布了未婚不婚人群遗嘱、涉虚拟财产遗嘱、中青年人群遗嘱等遗嘱数据。同时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江苏等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呈现全国遗嘱大数据以及各地区特点,从各角度分析解读遗嘱数据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和民生问题,可以成为制订政策制度的参考依据。
十年来,中华遗嘱库已在全国设立60多个服务中心,向社会提供遗嘱咨询服务376127人次,登记保管251322份遗嘱,目前已生效遗嘱有6362份。
立遗嘱人平均年龄持续下降 超25万份遗嘱见证国人观念变迁
白皮书显示,十年间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年降至68.13岁。立遗嘱人群越来越年轻化。2013年中华遗嘱库启动时,曾经对民众遗嘱观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12.4%的受访者认为遗嘱“一定要有”。2019年的调查显示这一比例上涨至46.87%。而根据疫情后的调查显示,有88.05%的受访者认为 “订立遗嘱很重要”。
订立遗嘱的人数每年持续增长,2013年订立遗嘱人数仅为6804人,2018年起订立遗嘱人数突破了4.5万人。至2022年底,共有23814名60周岁以下人士前来咨询遗嘱,登记保管遗嘱的数量从2017年的279份,上涨至2022年的3467份,五年间增长了十余倍。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上海共有25979人通过中华遗嘱库立遗嘱,占全国总量的10.81%。上海地区已有2531位中青年人通过中华遗嘱库立遗嘱,约占全国中青年遗嘱总量的23.08%。中青年立遗嘱人群的区域以北上广为主,各地区中青年立遗嘱人数持续增长。
未婚不婚者立遗嘱持续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正处于第四次“单身潮”。“不婚族”约占单身人数四分之一。为保障个人财产安全和未来生活规划,一些未婚不婚者选择早早立下遗嘱。
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底,共有1369名未婚不婚者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遗嘱,2017年至2022年六年间,这个数据总量增长了12倍,且呈现逐渐攀升的趋势。2017年有101名未婚不婚者订立遗嘱,该数字在2022年上涨至344人,其中女性未婚不婚者所占比例高达71.51%。
30岁的丁先生是一名独居未婚人士,平常生活作息很不规律,有时候也会担心自己的健康,并思考如何能为父母留下一些保障。丁先生了解到中华遗嘱库,他立嘱时表示,“我的财产一部分会留给妈妈,一部分给朋友,必要时可以照顾一下母亲。我认为在年轻时了解到订立遗嘱,会让人更加正视自己的人生。”
陈凯分析,未婚不婚者遗嘱的受益人通常是其父母,指定朋友等非法定继承人的比例也有18.18%。
30岁立遗嘱人数近三成
白皮书显示,从2017年开始,60岁以下立遗嘱的人数逐年上升,至2022年,60岁以下人群中,30-39岁年龄段人数的比例为29.74%,说明遗嘱正越来越被年轻人所关注。
在中华遗嘱库“微信遗嘱”小程序留言的人群中,大多数是年轻人群体,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0-29岁之间,占比35.9%,其次是2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26.57%,有不少是在读学生。
从数据上来看,中青年人的遗嘱中涉及不动产的比例占比最高,占比达到98.01%,其次为银行存款占比达35.65%,公司股权占比有着明显的升幅。随着社会的发展,反映出目前财产呈现多样化,也反映出人们对财产保护意识提高。
白皮书数据显示,“防止财产下落不明”是30岁以下立遗嘱人群主要考虑的风险;“避免财产下落不明”和“照顾家人”30-39岁人群立遗嘱主要的考虑因素;对于50-59岁的遗嘱人而言,“子女的婚姻风险”则成为其首要考虑的因素。
陈凯表示,中青年立遗嘱人群的婚姻情况主要以“已婚”人群为主,其次是再婚和离异,婚姻状况为“离异”的比例达11.27%,远高于老年人群,离异家庭、重组家庭等人群财产分配更为复杂,财产风险更高,因此订立遗嘱的必要性更大。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