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与光”公益项目正式启动 多方蓄力提升中国罕见病诊疗能力

“罕与光”公益项目正式启动 多方蓄力提升中国罕见病诊疗能力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1-10 17: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9日,由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遗传病诊治专项基金发起,因美纳基金会、国际公益慈善机构赠与亚洲联合支持的“罕与光”公益项目正式启动。未来三年,“罕与光”公益项目将携手国内多家医院为国内罕见病患者家庭提供免费的遗传病检测,并通过开展专业医学教育培训,推动改善中国罕见病诊疗现状。目前,已有首批7家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覆盖北京、南京、上海、济南、杭州、长沙和福州等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的疾病。全球患有罕见病的人数超过3亿人,其中约有2,000万为中国患者。在全球已确认的超过7,000种罕见病中,80%源于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病,70%的罕见病在儿童期就已经发病。然而由于临床知晓率低,部分患者的平均确诊时间甚至长达5至7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窗口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薛敬洁表示:“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举措,切实减轻了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完善了罕见病的医疗保障体系。然而确诊仍是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庭漫长求医之路中的第一关。项目取名‘罕与光’,寓意通过政府、慈善组织、爱心企业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为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庭照亮一束希望之光。项目将帮助罕见病患者尽早确诊,争取治疗窗口期;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并参与到救助罕见病患者的行动中来。”

除为2,000个罕见病患者家庭提供免费的遗传病检测之外,“罕与光”公益项目还将通过与全国20家医院的合作,为百余位临床医师提供系统的遗传病诊断培训机会,提升专业医生对疾病的认知能力。“罕见病医生比罕见病患者更罕见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一大挑战。”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系主任邬玲仟教授表示。一项针对中国出生人口队列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5.6%4,按照我国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计算5,我国每年约有60万新生儿存在出生缺陷。与这一情况相对应的,是我国遗传病诊断专业医生仍处于短缺状态。“我期待通过多方协作,有效提升临床医生的遗传咨询能力以及专业能力,将防控关口前移,以期降低罕见病的发生。”邬玲仟教授说。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周文浩教授表示:“随着基因测序技术不断发展,很多医院开始采用这一技术进行诊断。但与此同时,临床医生需要进一步加强遗传病知识,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在目前罕见病药物仍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对于可防可治的罕见病做好早期筛查,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后遗症,降低死亡率。我们也希望通过‘罕与光’公益项目,多方合力,更好地推动罕见病的防治。”

“罕与光”公益项目也是因美纳企业社会责任项目iHope™在中国的落地实践。该项目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为全球罕见病患者和无法诊断疾病但医疗条件不足的家庭提供临床全基因组测序(下文简称为“cWGS”)服务。目前全球已有1,400名患者从iHope项目中获益。其中,40%的患者在接受cWGS后确诊,60%的患者在接受cWGS后改变了治疗方式。

“很高兴因美纳全球慈善项目iHope能在中国落地,这个项目充分体现了‘基因向善’的理念,这也是因美纳的愿景。我们希望通过提高基因组学的可及性,帮助国内的罕见病患者及家庭缩短诊断苦旅,减轻经济负担,为他们带去希望之光。”因美纳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庆表示,“在因美纳的本土化进程中,回报本地的社区和居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我们还将在公益领域参与更多、贡献更多。“(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