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友人参观“何以中国”大展 穿越古今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我感觉我刚从历史中回来。   “我在波兰的本科专业是中国文化,所以在来中国前我已学习了中国历史,所以之前便已了解了中国,但是来中国之后了解了更多。

中外友人参观“何以中国”大展 穿越古今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来源: 东方网
2022-08-16 13: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东方网记者曹俊、实习生窦易欣8月16日报道:“我感觉我刚从历史中回来。当主持人在讲解历史和一些有趣的古代物品时,我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穿越了那段时光。”来自孟加拉国的阳光(Mitu)如是说。8月15日,“老外讲故事”俱乐部成员和上海交大、同济、华师大等上海六所高校的中外学生受邀前往上海博物馆,观摩“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共同体验了一次从现代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奇妙穿越。

中外友人参观“何以中国”展览

据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介绍,作为“大博物馆计划”展陈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博物馆联手国内各大博物馆,陆续推出“何以中国”文物考古系列大展,充分挖掘优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最新考古发现,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灿烂成就。展览精心遴选文物217件/组,文物总量314件,其中定级的一级品达67件/组,汇集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20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收藏的诸多重要藏品,涉及89个考古遗址,集中展现了河南省内发掘的夏、商、周三代重要考古发现。

Z世代中外学生参观“何以中国”展览

用文物本身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自白俄罗斯的夏澜凝视着文物

伴随着讲解,同行的中外友人无不表示惊叹与震撼。“从博物馆展出的众多文物中,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来自白俄罗斯的夏澜(Valeryia Sazanava)发自内心地表示震撼和激动。展厅内,青铜器上镌刻的诸多纹路将夏商周的古代文化娓娓道来。一如那铺开的书卷,诉说着中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的重大变革,以文物为点、以时间为线、以王都为面,带领观众回到夏商周时期的中原大地,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这里的展品以时间为线索,从很多展品上可以看到时间的脉络,仿佛带我置身于过去。”夏澜道。

“我在波兰的本科专业是中国文化,所以在来中国前我已学习了中国历史,所以之前便已了解了中国,但是来中国之后了解了更多。现在我有机会自己看到它们,我觉得是很神奇的经验。”来自波兰的贝拉这样说。

来自韩国的洪原淑对商鞅方升特别感兴趣

来自韩国的洪原淑表示参观这次展览让她了解了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礼乐制度及文化面貌。她表示,中国历史悠久,夏商周三代文物、青铜文物非常精致,通过文物了解到古人的生活以及当时中国社会文明程度和气派。由于她是名中医师,对称量比较有感,所以对商鞅方升这个称量工具比较感兴趣,“很有幸能看到秦统一六国后所造量器的标准器具。”

把中国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

来自澳大利亚的白马克(右)聚精会神地听上海博物馆馆员讲解

来自澳大利亚的白马克疫情后第一次参观博物馆,他表示对中国人民的了解,需要了解他们的文化,博物馆参观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样,贝拉告诉记者:“我会推荐朋友们来看看上海和上海博物馆。上海是座非常有趣的城市,上海博物馆可以让你了解历史。所以我觉得这样学习历史是非常好的方法。”

来自尼泊尔的阿思势(Maskay)似乎对商代晚期的妇好鸮尊很感兴趣。“你看,从不同角度看过去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阿思势饶有兴致地对身边的人说,展示了刚刚拍摄的视频,“在三千多年前中国人就能制造出这么精美的东西,难以想象。这些源远流长的中国故事会不断地让更多人领悟到其精妙。”

来自日本的大门和人(左)仔细观察文物

无独有偶,日本YKK(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大门和人也对妇好鸮尊特别有感觉。他对记者说:“看到这些4000多年前的文物,着实非常惊讶。我也被镶‘嵌绿松石骨虎’这一文物震撼到了。它很小,几厘米大,但是很精巧,也体现了当时精良的技术。我准备带我们公司的日本人员工来看看,在中国发展,一定要了解中国历史”。

  来自日本的安达谦面对青铜器若有所思

同样来自日本的安达谦是从事旅游业务的,去过很多中国有历史的地方,但是他表示看到这样的文物还是第一次,“非常有价值。特别是进门处的那些汉字,对于同样使用汉字的日本人而言,非常震撼。再次感受到中国历史底蕴深厚,想再来参观一次。”

“上海博物馆令人吃惊。我感觉我刚从历史中回来。当讲解员在讲解历史和一些有趣的古代物品时,我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穿越了那段时间。” 阳光(Mitu)说道,“我会把我今天的所见所闻告诉我的同学们。”

(曹俊)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