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创业就业 上海交通大学举行2022年科创就业促进行动启动会

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创业就业 上海交通大学举行2022年科创就业促进行动启动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6-08 18: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为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6月8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举行2022年科创就业促进行动启动会。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司长周云帆、二级巡视员陈宏生,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副主任唐小平,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副校长朱新远,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各院系相关领导等出席本次活动。来自学校近30家科创企业的创始人、招聘负责人,以及2022届高校毕业生共同在线参与。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金隼主持。

敢为人先,探索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

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坚持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服务创新型国家战略,多措并举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政策文件,在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勇于探索,长期实践,努力构建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发改委科技成果转化改革专项试点,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2021年度全面创新改革-揭榜挂帅试点”,科技部等十部委“科技成果评价改革-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专项试点”,科技部等九部委“赋予科研人员职务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试点”,科技部、教育部“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等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在学校成果转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坚持“小切口、大突破”,构建了“一门式、首问制、海纳百川”的成果转化长效机制,在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技术转移平台建设和优化支持政策环境等方面大胆探索,形成的首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经验做法已在部分省市和众多高校进行复制推广,同时形成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在环交大周边区域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硬科技”创新创业高地,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创客”土壤,实现了双创领域的师资整合、资源联合,促进一批教师科创企业茁壮成长,崭露头角。

近期科技部和教育部共同准备启动的高校成果赋能创业行动,包括实施实施高校成果转化四项试点突破,主要是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职务科技成果形成的国有资产单列管理以及高校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等试点,上海交大承担了以上所有的试点工作,积极创新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为全国的高校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

反哺学校,搭建产业育人新型服务模式

促进毕业生就业,既是民生,也是国计。近年来,在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活力障碍,稳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的同时,上海交大也在致力于尝试通过教师科创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创造新岗位,催生新产业,从而带动一批大学生就业。本次科创就业促进行动启动会上,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博动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沈德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近30家学校教师科创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近500个工作岗位,涵盖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领域,并持续一周为毕业生提供求职机会。这些科创企业从创始到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如今反哺学校,开辟岗位,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对于推动学校就业工作的整体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据悉,上海交大这次科创就业促进行动在全国高校中属于首次。

“上海交通大学深度参与了科技部、教育部相关工作的讨论,为高校成果赋能创业行动的谋划和实施提供了‘交大智慧’。‘创业•就业’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科创就业促进行动作为全国高校成果赋能创业行动的一部分,是交大通过科技创业促进就业的具体行动之一。”周云帆在致辞中表示。唐小平指出,“解决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要发挥市场作用。本次活动为校企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校企双方借此契机,可以充分交流,深度对接,共同推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林忠钦表示,“学校将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健全‘以创促就’工作机制。一方面,学校通过与教师科创企业共同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共建联培基地等,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创新活力,营造教师科创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另一方面,教师科创企业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成为具有产业特色、带动就业效果明显的‘特色载体’,助力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