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海跨采中心方舱医院首批16名患者顺利“毕业”:完成出院手续的4人已经出院,另外12人正在办理相关手续。目前,普陀区各方舱医院总计迎来出院57人。
据悉,上海跨采中心方舱医院于4月3日正式开舱,主要收治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共有2272个床位,基本满舱运转。由普陀区中心医院、普陀区人民医院、普陀区利群医院三家医院的123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日常医疗工作。
4月1日,在核酸混采中,万先生一家被告知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天天两点一线上班,唯一的可能就是家里老人在外出采购时感染到了病毒。”起初,万先生很担心,一家人会不会分开,好在人性化的管理,将一家老小都转运到了上海跨采中心方舱医院。
“每天有医生在舱内巡逻,一日三餐伙食很好。”经过两天治疗后,孩子的热度渐渐退去,万先生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有了余力的他想为方舱内的医护做点什么。
“我们这里有2000多号人,只有100多位医护人员,他们太辛苦了。”作为一名党员,万先生主动“报到”,他还组织了同区域的几位患者一起当志愿者,“我们不懂救治,但送送水、送送饭、送送药,还是力所能及的。”
病区内,有的老人家不会看水银温度计上的度数,他便主动帮忙;有的妈妈担心独自在家的孩子,默默拭泪,他便喊上同组的志愿者妈妈一起谈心……
万先生告诉记者,做志愿者他还存着一份小小的“私心”,“我的老家就在湖北,2020年疫情暴发,我没能帮上忙,如今在上海,我一定要贡献一份力量。”他也将自身经历分享给更多小伙伴,“核酸阳性不可怕,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即可。”
据上海跨采中心方舱医院院长、普陀区中心医院副院长殷佩浩介绍,方舱医院出院标准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为指导意见,患者经过连续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且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连续3天无发热且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符合以上条件的患者方可出院。
要照顾2000多名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医护人员常常忙得脚不沾地。
“全套防护服穿下来,时常会有缺氧的感觉,很多原本十分简便的操作,在这里也变得困难。”普陀区中心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陈蓓告诉记者,在护目镜与面屏的加持下,眼前时常会起雾,视线不清。
即便辛苦,这群医护最关心的,仍是患者。“在舱内,每一名患者的需求都应该被重视。”陈蓓说,有名年轻人进舱后一直喊胸痛,但心电仪监护显示一切正常,大家想到可能是感染病毒后情绪比较紧张,便每天派医生去“话疗”,渐渐地,年轻人不再喊胸痛,情绪平稳了很多。
还有一位老奶奶有造瘘口,刚到方舱医院时明显带有抵触情绪。“老人家一是担心造口感染,二是担心暴露隐私。”观察到老人的需求,陈蓓每次都会拉着屏风,到老人的床前为其服务。
做了20多年感染科医生,这还是陈蓓第一次进舱,但经历过SARS、禽流感等疫情的她,丝毫不见慌乱,“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样的,就是体力上要多付出一点,多辛苦一点。”
今天方舱内首批患者“毕业”,陈蓓很高兴,“希望患者都能够尽快康复、身心健康,在公共环境下生活,我想大家都付出了很多代价,但特殊时期,医患共同努力,守望相助,如常的上海一定能够回来!”
(李晨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