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守护这座城市,我们来陪伴你们的孩子!

你们守护这座城市,我们来陪伴你们的孩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4-05 17: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31家院系单位响应,274名志愿者参与;313户家庭报名,326位孩子匹配了专属伙伴;覆盖17家医院,2家机关单位,10个城区……

在这个特殊的春日,复旦大学团委线上慰问各单位一线职业青年,关注一线抗疫人员子女陪伴的迫切需求,贯彻落实团市委和学校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复旦大学爱心“云托班”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复旦青年志愿者们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为战疫一线人员的子女提供“云陪伴”服务,让抗击疫情的城市守护者们放心:“你们的孩子有我们来陪伴!”

从“鹅旦梦”到“云托班”,志愿者和孩子之间的“双向陪伴”

两年前,2020年的那个春天,新冠病毒来势汹汹,武汉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校团委发起“鹅旦梦”计划,以团支部为单位组织志愿者,为湖北战疫一线有需求家庭的孩子提供线上课业辅导,并逐渐扩大到全国范围。34个院系单位,302个团支部,1383名志愿者报名参与志愿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10000小时。

两年后的这个春天,上海打响疫情防控攻坚战。看到“云托班”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2019级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生李炳萱不禁回想起两年前的“鹅旦梦”志愿服务,毅然再次报名。

这一次,李炳萱陪伴的小朋友才上小学一年级,还是一对兄妹。对从未接触过年龄这么小的孩子的她来说,这是一种新鲜的体验。

4月1日晚,李炳萱和兄妹俩同时坐到电脑前,开始了“云端”的“初见”。屏幕上的小朋友使用了卡通特效,装饰着自己的脸庞,一副可爱的模样。

“可以用英文做一下自我介绍吗?”

李炳萱与兄妹俩进行英语交流,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穿插一些法语的兴趣拓展,孩子们兴致勃勃。

“抗疫人员在前线工作,难免照顾不到孩子。帮抗疫人员陪伴一下孩子,是我们能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的为数不多的途径。感觉很值得。” 谈及两次报名志愿服务的原因,李炳萱如是说。

两年前,张尹嘉曾在武汉疫情期间参与到武汉大学组织的线上家教志愿服务中。此次上海疫情,已是复旦大学2021级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生的她关注新闻报道,觉得一线医护人员非常辛苦,毫不犹豫地报名志愿服务,“为他们分一份忧”。

张尹嘉平时就很喜欢和小朋友相处,此次她陪伴的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男孩子,为他进行科学普及和读书赏析。

“通过上一次的志愿服务经历,我了解到其实父母在一线忙碌的时候,孩子会很担心,也希望父母可以多陪伴自己,但他们很少表现出来。所以现在我会在进入主题之前先跟小朋友聊聊天,多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

张尹嘉觉得两年前的志愿服务更偏向于学业辅导,但是此次志愿服务,她更看重和小朋友的双向交流与陪伴。“服务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自己这次也身处‘隔离生活’,说是我在陪伴他,其实他也在陪伴我,对我的帮助也很大。”

特殊时期的心灵交流,让坚守岗位的父母舒心、放心

“妈妈、妈妈!”

因疫情而居家办公的凌女士,每当听到女儿的呼唤,都不得不停下手头的工作,前去察看。

孩子父亲潘先生是附属中山医院的职工,坚守在岗位上,数日没有回家。原本凌女士以为一个人陪孩子是一个“轻松的挑战”,然而孩子随时随地都会呼唤妈妈,二十四小时如此,让凌女士有点顾不过来。

直到收到孩子父亲发来的“云托班”报名链接,凌女士有点惊喜,也松了口气。

4月1日晚,复旦大学匹配的志愿者同学准时与孩子相会云端。凌女士觉得志愿者准备很充分,用一两分钟的时间“破冰”,第一次见面就和孩子愉快地聊起天来。她的女儿性格活泼,而志愿者小姐姐也是开朗的女孩。两人一拍即合,互相讲故事,读故事书,房间里尽是欢声笑语。

趁志愿者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凌女士终于能稍微“腾开手”,回个工作消息,“扒拉几口饭”。

“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女儿每每这么问,凌女士只好回答她:“爸爸有很重要的事要做,很快就会回来哦!”

得到“云托班”提供的志愿服务,她的女儿在疫情居家时期不会太孤单,也不会太无聊,在一段时间里能够有集中的方向,做有意义的事。

孩子在学长笛,志愿者小姐姐会弹钢琴,她们还交流曲谱、作曲家这些共同话题。

“下次见面,你吹一首曲子给小姐姐听好吗?”

小女孩笑着答应。

传递温暖与关爱,贡献复旦志愿者的青春力量

参与“云托班”的复旦青年志愿者们,大多志愿服务经历丰富。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形式,他们都积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本科生凌越热心志愿服务,曾是第四届进博会“小叶子”讲师团的一员。疫情的“倒春寒”让上海按下了“暂停键”,但广大医务工作者、基层干部从未放慢脚步,始终坚守一线,让他很受触动。

“或许我们欠缺专业技能,无法奔赴一线,但我们可以在后方守护星火,传递温暖与关爱,贡献青春力量。”这是凌越报名参与“云托班”项目的初衷。

每周两次,每次一个半小时,凌越在线陪伴一位初一的孩子一同学习,为其答疑解惑、分享学习心得。

在辅导数学课后作业的时候,凌越在屏幕上演示解题思路,字迹工整、清晰明快。屏幕另一端的小朋友也会主动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路,认真做好笔记。

“记得多喝点水哦。”

小朋友的暖心提醒让凌越觉得:“我对他而言也许是一种陪伴,但其实他也陪伴着我。”

作为复旦“小叶子”参与青年志愿者培训视频录制的经历,锻炼了凌越的口语表达与解说能力,对此次“云陪伴”也颇有帮助。

“此前我面对的更多的是成年人或同龄人,这次面对小朋友,可以感受到更多新鲜的活力与新颖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很荣幸能够陪伴医护人员的孩子成长,尽己所能为奋斗在一线的‘逆行者们’分担压力。”凌越说。

2018级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生程婧是本次“云托班”志愿服务项目的负责人和组织者。统筹工作过程中,程婧发现同学们对于参与服务有很高的的积极性,志愿者在联络家长和开展辅导过程中也很有主动性,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准备“云陪伴”所需要的材料,还会在微信群里交流经验。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了解到“云托班”志愿服务还会配套公开直播和录播课,有些“一对一”陪伴志愿者还积极主动地挖掘身边的资源,为“云托班”公开直播/录播课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看到志愿者们积极认真地开展服务,收到家长和小朋友们的积极反馈,我更加坚定地认为我们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程婧曾是第三届、第四届进博会“小叶子”,也参与过花博会等多项大型志愿服务。志愿服务锻炼了她的交流沟通、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能力,多次支教经历也让她对于教学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为本次服务的开展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这个特殊的春日,程婧同时承担了校内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和“云托班”志愿服务等多个服务项目。每当想到一线工作人员面临的工作强度,想到自己的工作对于疫情防控的意义,程婧就会努力克服困难,把工作做到最好。

“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和校团委骨干,我想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有压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也不断得到成长,并且在大家齐心抗疫中收获了不少感动。”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