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在国际著名期刊《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发表研究论文,发现了临床血栓性事件清晨高发的昼夜节律机制,为临床血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新的认知和干预靶点。
血栓性事件是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病的共同危害。现有认知不能完全阐释血栓事件清晨高发的临床发现,血小板药物研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需求。
研究者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人体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具有晨峰现象。健康人体血小板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呈现昼夜震荡的生物钟核受体Rev-erbα,驱动了人类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晨峰现象。生物钟核受体活化在高凝患者的血小板中具有昼夜震荡,在血栓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
研究者利用多种临床前血栓模型,揭示了生物钟核受体Rev-erbα是血栓事件中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共同驱动活性因子,而作为人体内血小板的母细胞,骨髓成熟巨核细胞中生物钟昼夜震荡是急性血栓事件晨峰现象的原始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质谱分析、蛋白网络互作分析和免疫共沉淀验证等,研究者发现了一条新的血小板活化的信号通路。生物钟核受体Rev-erbα作为节律调控环路中的关键基因,是核受体家族的特殊成员和潜在药物干预靶点。为了推动临床转化,研究者利用小分子-蛋白质对接技术,发现一种Rev-erbα特异性抑制剂能够抑制这一新的活化通路,显著抑制人血小板活化和体外血栓形成。
仁济医院心内科底蕴深厚,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国家教育部211重点学科、国家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首批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等。学科现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等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该论文第一作者是施剑峰博士、童仁洋博士和周萌硕士,通讯作者为卜军教授。该课题得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的资助。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