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音乐午茶”飘香十年,午间一小时见证魔都爱乐者幸福感不断升温

视频 | “音乐午茶”飘香十年,午间一小时见证魔都爱乐者幸福感不断升温

来源: 文汇报
2022-01-07 22: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十年前的今天(1月7日),一档全新的公益品牌“音乐午茶”在上海音乐厅首次亮相。坚持低票价的惠民之心,每逢工作日午间,一场沙龙式的小型音乐会在典雅的音乐厅南厅上演。青年演奏家、音乐新人先后登台,民乐、室内乐、古典乐轮番上阵,无论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来到上海的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心灵与音乐的诗意对话。

如今,已浸泡了整整十年的“音乐午茶”,见证了上海的音乐氛围愈渐浓厚——共上演1927场演出,6300余位青年艺术家曾登上这个舞台,上演曲目约12000余首,观众人次达200080人次。这里是市民游客感受音乐的殿堂,也是助推青年音乐家成长的平台。

“当初出茅庐的表演者亮相‘午茶’时,可以近距离面对观众锻炼自己。有人初次登台时或许很稚嫩,但观众依然会送上鼓励的掌声。”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说,现在有斩获国内外的奖项的青年音乐人,对“音乐午茶”怀有很深的感情,“因为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观众的关爱;我们也会继续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青年音乐人被大家看见”。

在今天举行的“音乐午茶”十周年特别企划专场,过往平台上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小提琴张洋,中提琴刘念、施宇成、吴靖羽、袁诗珂,大提琴罗伟熹,钢琴王晨,吉他刘宪绩,手风琴周权组成“音乐午茶”十周年节日乐团,与在场观众共同庆祝“音乐午茶”十岁生日。同时,这场音乐会也在“线上版音乐午茶”喜马拉雅平台进行了音频直播。整场曲目以皮亚佐拉的新探戈音乐为主线,朱里安·阿尔卡斯《哈瓦那幻想曲》,皮亚佐拉《探戈的历史》史卡洛斯·加德尔《一步之遥》,皮亚佐拉《自由探戈》轮番上演,最后乐团献上《生日快乐歌》,将“音乐午茶”庆生现场推向高潮。

典雅的空间里一曲唱罢掌声响起,这掌声里有不断升温的热爱,有对音乐的理解和尊重,更有十年来申城市民被“音乐午茶”滋养的美好生活幸福感,塑造着温暖动人的城市表情。

扶持新人,助力本土音乐家从这里起航

“音乐午茶”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低门槛、高品质”的亲民定位。如何让观众相信“低门槛也能听到好音乐”,是上海音乐厅面临的课题之一。名家名团固然吸睛,可是把一些籍籍无名的优秀新人推向社会,同样是音乐厅的责任和使命。于是,在演艺市场趋向多元的2012年,助力本土音乐家起航成了“音乐午茶”飘出的第一缕香。

“柴赛”获奖者、目前正在瑞士巴塞尔音乐学院学习的青年大提琴家陈亦柏5岁开始学琴,他的成长之路绕不开的一个地方就是上海音乐厅。“最开始是听众,小时候好的演出几乎都集中在上海音乐厅。我七八岁时第一次以演奏员身份登台是和上海民族乐团一起,虽然没有太大的概念,但华丽的舞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与“音乐午茶”结缘,陈亦柏与音乐厅的交集就更多了。在他看来,与大而雅的音乐会不同,“音乐午茶”的特色是小而美。“演奏者和观众之间几乎是零距离,演出的美感恰恰在于那种沉浸式赏乐的感受。普通观众也可以在这方天地接触到古典音乐,对古典音乐的普及推广有着重要作用。对年轻乐手来说,这里也是成长之路上不可或缺的桥梁。”

这一点,旅意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郭子照同样深有体会,因为他音乐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就发生在“音乐午茶”。2012年,当时还在上海音乐学院读大三的郭子照参与了“音乐午茶”第一个声乐专场的演出。尽管只是短暂的亮相,但对于一个象牙塔里的学生来说,已经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刻。

惊喜并未止步。同年5月,一场“未来音乐家”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上演,郭子照再次登台,并且献上了两首独唱。而那次演出中的优异表现,让上海音乐厅再次看到了这个未来之星的无穷潜力,于是又有了5个月后郭子照的第三次登台,以一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完成了一个音乐新人的蜕变。

郭子照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天的场景。“一共演唱了15首作品,都是艺术水准要求极高的曲子,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天到场的观众有980位。”这个数字一直牢牢印在郭子照的心里。“完全没想到,一个大四学生的独唱音乐会能吸引这么多人愿意买票来看。”

市场的肯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海音乐厅在申城乐迷心中的好口碑,以及“音乐午茶”对青年音乐人的扶持与助力。“那是我第一次走出校门独自与观众见面,也是第一次以主角身份登上世界级的舞台,不仅是专业上的突破,更影响了我对职业生涯的思考。”如今,郭子照已成为世界上冉冉升起的歌剧新星,数次斩获国内外声乐大奖。

双向互培,午间一小时滋养市民文化生活

十年来,“音乐午茶”的演出形式多元、风格多样。除了定期推出特别企划外,每逢百场、每到周年还会有专场庆祝,以及暑期主题周、寒假讲演系列等多种形式。因此,这里不仅为优秀的青年艺术家提供了成长与展示的多维度平台,还形成了观众与艺术家双向互培的发展模式。

在陈亦柏熟悉的古典乐领域,一直有着“乐章之间请勿鼓掌”的观演传统。陈亦柏记得,自己小时候在上海音乐厅看演出时,虽然氛围很浓,但许多人对于观演礼仪并不太懂。而近年来,自己明显感觉到,上海观众在这方面做得越来越好了。

“以前大家是爱听音乐会,现在他们不仅爱听,而且会听,乐手和观众之间也慢慢达成了‘乐章之间请勿鼓掌’的默契。”在陈亦柏看来,这种默契背后是上海观众音乐素养的整体提升,其中的蜕变离不开“音乐午茶”的默默深耕。“音乐会不仅是台上的表演,台下的观众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促成一场成功的音乐会。不可否认,音乐午茶的小空间为音乐厅的大舞台默默培养了越来越多懂音乐的专业观众和资深乐迷。”

郭子照也感叹,这些年从上海到米兰,自己登上了世界大大小小不少的音乐厅,但上海音乐厅在他心中始终有着专属的位置,“音乐午茶”也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在这里你不需要正襟危坐,很放松、很舒适。观众也会像老朋友一样和你交流,你能够感受到普通市民对艺术的热爱,可以看到剧场人对一座城市的担当。从音乐上来说,不仅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对于一些新作品,观众同样包容。”在郭子照看来,十年来,“音乐午茶”对上海观众艺术素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上海音乐厅不仅推动了上海文化演出市场的繁荣,更提升了申城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参加十周年音乐会的陆先生,第一次接触“音乐午茶”是2014年。“正值我更换工作岗位,新工作压力大,非常偶然的机会来到这里。对于几乎是乐盲的我来说,能够如此近距离接触到音乐家,接收音乐和烟火气,真是如沐春风。”陆先生这几年只要有空,就会隔三差五过来。通过“音乐午茶”,他不仅认识了更多的音乐风格,也在艺术的陪伴中走出了工作上最艰难的时段。“‘音乐午茶’治愈了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在这个钢筋水泥城市带给了我温度。”

开拓创新,向世界传播上海城市文化

十年朝露,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一杯诚意满满的“音乐午茶”在经过了十载浸泡后,散发出的清香却早已经飘满申城,并且成为了全国唯一在工作日白天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公益音乐会品牌,而泡制“午茶”的上海音乐厅也被申城市民亲切地称为“音乐客厅”。多次在该平台担任导赏的乐评人李严欢,深知这杯“茶”中饱含每一位曾在此登台的艺术工作者与组织者的辛勤付出,也深感这杯“茶”中承载着一批批观众对她的关爱与期待。“希望‘音乐午茶’能在下一个十年继续与大家相伴,成为这座城市和乐迷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经典947编辑、毕业于上音的李长缨曾与旅法长笛演奏家汤芷诺担任“音乐午茶”第一期和第100期表演嘉宾。“上海这座城市需要这样高雅又亲民、音乐风格多样、表演形式丰富的文化品牌,真心祝福‘音乐午茶’!”李长缨由衷地感叹。

获得了表演者、导赏者和观众的肯定,并没有让音乐厅沾沾自喜,反而激励她在保持自身定位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探索音乐的无限可能。2021年秋天恰逢“音乐午茶”第1900期,上海音乐厅特别推出全新的“线上版音乐午茶”(音频版),精选每周精彩现场演出片段放到平台同乐迷分享,同时不定期展开午茶音频直播,让更多无法到现场的观众,实现足不出户也能有“午茶”陪伴的梦想。

而在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音乐午茶”也从未缺席。一方小小的“进博蓝”空间以音乐为载体,让更多人看到了上海音乐人的风采,感受到了上海文艺的热情,也成为了传播上海城市文化的“最美服务窗口”。

午间一小时茶香飘申城,下一个十年,“音乐午茶”希望让茶香飘得更远——在音乐厅主场举行活动的基础上,带着品牌主动走进学校、楼宇、街道、社区,包括五大新城。“我们想让距离音乐厅较远的市民游客,也能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并且会根据大家的需求做好节目菜单。”方靓期待着,“音乐午茶”能给这座城市中更多的爱乐之人带来幸福感。

(姜方)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