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宣传贯彻“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生动展示长江母亲河独特的生态系统与生态宝库,2021年12月14日,由上海科技馆主办的“大江行地”长江主题科普展在上海科技馆地下一层临展二厅拉开帷幕。这是国内首个科技、文化、艺术融合的综合性、全面性长江主题科普临展,展览从人与长江关系的变化这一视角切入,深入解读母亲河,通过标本、模型、实物、场景、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引导观众认识长江、参与长江大保护,传播“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展览由“序厅:长江潮、共饮一江水”“大江与文明”“大江的脉动”及“尾厅:共绘长江美好蓝图”四个部分组成,带领观众感受长江流域多样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风土人情,理解长江对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序厅以“长江潮”江水多媒体为开篇,表现壮美长江、壮哉母亲河,结合征集的长江干流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共饮一江水”江水艺术阵列,引发共鸣,激发观众的参观兴趣;“大江与文明”板块以人与长江的关系变化为主线,带领观众了解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不同阶段,人对长江认识的不断深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与意义;“大江的脉动”板块则从自然的视角出发,带领观众关注长江本身,展现长江丰富的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人口与城市等,了解长江独特的生态系统与生态宝库,进一步理解长江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尾厅以公众参与、共绘未来长江美好蓝图为结尾,通过儿童绘画作品与多媒体互动游戏畅想未来,呼吁公众共护母亲河。
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是多角度诠释长江是充满活力、生命力的大河,着力打造一个多元、丰富、包容的展示环境,让观众能够多维度、深层次地理解长江对中华儿女及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其中,长江大型珍稀鱼类模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鲟、中华鲟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真实还原了3个物种在野外记录中达到的最大体型,其中白鲟7米、中华鲟5米、胭脂鱼1.4米,让观众可以一睹当年长江渔民口中“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的原始样貌。有自高原而下,汇集了长江源头、上游高山峡谷、中下游河湖平原不同生境中42件珍稀动植物标本的“长江好奇柜”,生动呈现长江作为生态宝库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经研究考证可能由长江流域农耕文明选育和利用的58种农作物标本,包含粮食、蔬菜、果树以及经济作物,充分展现了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对农耕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还有面向全国征集到长江干流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的42份江水艺术阵列装置,体现了江畔儿女“共饮一江水”的真情实感。以及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合作推出的55幅展现长江沿岸风物的原创手绘明信片,从动物、植物、美食、民居、文物五个方面,多角度向观众呈现丰富多样的沿江自然风貌以及人文风尚。
同时,观众在这里还可以感受到如“长江潮”多媒体沉浸式展项带来的壮美长江。多项精彩展品使得观众能够一次性、近距离感受长江流域丰富的生态环境、风土人情。
此次展览的亮点还有“长江百问”互动答题游戏、“长江生命力报告”互动多媒体、鱼戏—多媒体互动游戏、长江流域等比微缩模型等。在“长江百问”互动游戏中,观众可以通过互动答题的方式了解你所不知道的长江知识;“长江生命力报告”互动多媒体中,观众可以深层次认识到长江面临的压力与挑战,理解保护母亲河仍需全社会的各方面行动;鱼戏—多媒体互动游戏用畅想未来的方式鼓励观众许下美好心愿,参与到共护长江母亲河的行动中来;长江流域微缩模型则真实还原了长江西高东低、横跨中国三级台阶的地形特征,让观众得以一眼概览母亲河的全貌。
此外,此次展览联合中国知网、砥翼教育,在暑期已开展一系列预热教育活动,比如面向全国青少年推出长江知识竞答、长江水征集以及“我在长江边” 绘画摄影作品征集、“大江行地:长江有声故事”线上有声百科系列活动,累计已有55050人次参与到活动中,共征集到146幅绘画作品,已发布11集长江有声故事。此外,征集到的江水、儿童画作品在展览中呈现,长江知识竞答则联动了展览现场长江百问答题板块。展览还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合作,率先推出展览配套科普衍生品“长江风物”主题系列明信片一套共5册55张,将出版1000套以供观众购买。该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5月结束。(中国日报上海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