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路径”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功召开

“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路径”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功召开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7-19 10: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如何更好地迈上现代化新征程,以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

7月13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开展的“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路径”研讨会上,受邀的各位学者及专家就加快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研究、新发展格局下的双向开放与全球价值链重构、“一带一路”建设、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担当、RCEP框架下东亚区域产业链的重构与中国对策、全面对外开放与我国拓展贸易多元化、中欧班列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专业教学部主任宋世方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教授致辞。

  天津市社科联副主席、南开大学原副校长、南开大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中心讲习教授佟家栋教授发表题为“加快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研究”的主旨演讲。佟家栋从规范性、制度性开放提出问题,在回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历程之后分析了自贸区、自贸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之后佟教授就如何进行改革给出了建设性政策建议,提出了具体实施举措:深化改革开放,在“双循环”新格局下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适应全球化的高水平制度开放;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制建设;尽快形成权力下放,同时建立制度化的容错机制;坚持自贸试验区各自优势,避免形成趋同化;以分工形式鼓励各自贸区、自贸港开放冲击,比如风险防控经验分享。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沈桂龙研究员发表“新发展格局下的双向开放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主旨演讲。沈桂龙认为,从全球城市到都市圈和城市群为代表的空间单元竞争,再到以国家整体竞争的变化趋势,使得双向开放中的内外部开放重点在渐进路径中发生改变。从价值链角度来看,从全球化联系到区域化闭环,对全球价值链布局的目标顺序带来重大改变。疫情常态期、全球化回落期和中美关系质变期的“三期叠加”,对双向开放中的全球价值链布局的风险敞口带来复杂影响。因此,当前更高水平开放、更为安全的开放和更加自主、主动的开放,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先和重要关注方面。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于津平教授发表“新形势新格局下‘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演讲。于津平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建议:要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保持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安全、致力高科技技术突破;进一步扩大国内开放,优化国内营商环境;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合作态度分化,处理好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坚持绿色、廉洁、可持续原则。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淑梅教授以“‘一带一路’视域下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国方案”为主题进行汇报:我国要建设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必须处理好一些基本关系;RCEP的建立不仅使包括中国在内的成员国获益,且一定程度上能部分抵消CPTPP等巨型贸易协定的负面影响;CPTPP通过高标准的边境后新规则正彰显双重性,我国需要审时度势,尽早加入;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正迎来新时代。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教授发表“全面对外开放与我国拓展贸易多元化”的主旨演讲。沈国兵从动因、路径和面临的挑战视角进行了阐述。他提出贸易领域内需要推动全面对外开放和拓展区域(市场)多元化、行业多元化、产品多元化;投资领域内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以高水平双向投资高效利用全球资源要素和国际国内市场空间,推动产业竞争力提升;加强人文社科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面对挑战,他提出,我国需要直面摩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长大的烦恼”;审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管控好分歧,增强互信合作,在竞争中积极共建中美“共生共赢”关系。

会议最后,陈淑梅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表示,此次研讨会从历史和现实的两个视角讨论开放,从被动到主动、单向到双向,各位专家从学者视角为今后我国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解析了历史逻辑,探讨了现实路径。(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