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检察院发布精神药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青少年占相当比例

2021年7月15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召开精神药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闵行区检察院发布精神药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青少年占相当比例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7-15 21: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1年7月15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召开精神药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闵行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英、第二检察部主任杨文艳、第七检察部主任程慧、第二检察部副主任周保强出席并介绍了区院相关工作及典型案例,部分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以及文化执法部门代表、医护人员代表、未成年学生和留学生代表受邀参加此次发布会。

发布会上,闵行检察院围绕什么是精神药品、为什么非法使用精神药品会涉嫌毒品犯罪、精神药品涉毒犯罪有哪些特点以及区院如何打击精神药品涉毒犯罪等方面,结合5起典型案例进行了解答,以期进一步揭示精神药品滥用的危害,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凝聚打击精神药品涉毒犯罪的共识和合力,推动社会综合治理。

闵行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李英首先介绍了精神药品的含义,并解释了非法使用精神药品可能涉嫌毒品犯罪的原因。她指出,精神药品兼具“药品”和“毒品”的双重属性,而“管制”是理解其合法与否的关键,精神药品使用得当可以治病救人,使用不当则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影响社会治安,构成犯罪。随后李英副检察长就区院办理精神药品涉毒犯罪案件的简要情况、主要特点和特色做法作了介绍:区院始终对毒品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2018至2020年,区院受理的审查起诉毒品案件215件286人,其中精神药品涉毒案件18件27人;今年以来,我院共受理审查起诉毒品案件20件27人,其中精神药品涉毒案件7件9人,精神药品涉毒案件占比大幅上升。这一方面由于国家将更多精神药品纳入管控范围,另一方面普通人接触精神药品的机会增加。同时,区院办理的精神药品涉毒案件主要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精神药品伪装性、隐蔽性和迷惑性强。从2018年至2020年精神药品涉毒犯罪所涉罪名来看,涉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犯罪83.3%,且其中以走私毒品居多,如“蓝精灵”“DC”减肥药等。二是多发于娱乐场所和特定群体。吸食、交易精神药品多发生在夜店、酒吧等场所,且青少年在精神药品涉毒犯罪中占了相当比例,2021年至今在区院办理的精神药品涉毒案件嫌疑人中,青少年占比33.3%。三是部分医护人员内外勾结贩卖精神药品。如在区院办理的章某某、朱某贩卖毒品案和周某某贩毒案中,均发现医院对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管理不严问题,乃至有医护人员利用管理漏洞违规配发管制精神药品给他人现象。针对以上特点,闵行检察院一方面严格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同时,对于情节较轻,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秉承“惩治、教育、挽救”的办案理念,综合运用认罪认罚和观护帮教,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加强帮教和考察。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社会综合治理,针对非法贩卖精神药品的医护人员章某某所在医院对管制精神药品管理不严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助推医院堵漏建制,做到拔掉“毒根”、治理“土壤”。

发布会上,闵行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杨文艳、第七检察部主任程慧、第二检察部副主任周保强发布了各自办理的精神药品涉毒典型案例。(中国日报 上海分社)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