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重点应用场景、启动“双核五圈”建设,宝山持续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7月14日,“数字科创 数绘宝山:宝山区城市数字化转型推进大会”在中国宝武钢铁会博中心举行。

发布重点应用场景、启动“双核五圈”建设,宝山持续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7-15 15: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14日,“数字科创 数绘宝山:宝山区城市数字化转型推进大会”在中国宝武钢铁会博中心举行。

会上,《宝山区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正式发布。根据计划,宝山将紧紧围绕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和“北转型”的战略目标,从“一二三四五”出发,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即坚持“数字科创”一个战略;坚持惠民生、促发展两大发展理念,打造数字化转型“双核五圈”示范生态圈;在经济、治理、生活三大领域打造一批应用场景标杆,锻造“超级场景”“超能系统”“超级应用”的宝山数字化转型长板;着力构建“四个一”总体建设框架,建设一个智能弹性的城市数字化底座、一个“两网融合”的大平台、一个数字驱动机制、一个数字孪生城;从领导机制、推进机制、督促检查、资金保障、形成氛围等五大方面形成全方位保障机制,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全面、系统、主动地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

大会现场,2021年宝山区首批7个重点应用场景亮相发布,涵盖经济、治理、生活三大领域。其中,科创云链和科创云盟,聚焦数字赋能科创,整合各方资源为科创企业提供定制服务,为在地初创小微企业提供便捷免费的上云服务,优化为企服务的营商环境;韧性城市大安全平台、智慧能源双碳云,立足用数字化手段解决宝山转型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建立8大维度的城市综合安全指数模型,开展碳排放智慧管理,打造韧性城市,实现城市精细治理;居家养老数字化平台、智慧停车,以用户侧思维,实现社区和商场的错峰停车,将养老院式的服务搬回家,让老百姓用简便的方式链接云端美好生活;数字孪生城市图景,融合BIM、CIM,立足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宝山未来数字之城,数绘宝山美好蓝图。

此外,大会的召开还标志着宝山数字化转型“双核五圈”示范生态圈建设全面启动。双核,即南大未来智慧城、吴淞创新城两个数字化转型地标,南大未来智慧城集中未来城市多种智慧应用,着重构建数字孪生城;吴淞创新城将率先探索区域内优势产业与重点场景的数字化赋能,实现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数字示范”。五圈,即打造五个“数字化转型示范微生态圈”,包括“环上大数字微生态圈”,以环上大科技园为中心,对接高校,整合周边资源,树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数字化标杆;“数字商业微生态圈”,打造融商业场景合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商圈;“数字街区微生态圈”,打造人本化、生态化的数字街区生命体;“数字田园微生态圈”,围绕罗泾镇五村联动,打造农旅融合、农村治理、立体农业等综合应用场景;“数字园区微生态圈”,以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和全区管理,打造区内园区数字化转型的示范点。

会上, “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生态联盟” 的建立,是宝山创新“数字科创”建设模式的又一大亮点。据悉,由中国建筑研究院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相关领域的领军企业或特色企业组成的“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生态联盟”,将发挥技术优势、行业优势、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宝山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为全面对标“数字科创”,高起点、高水平、高赋能宝山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奠定基础。

宝山区委书记陈杰介绍,宝山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提出“数字科创”战略,得益于宝山良好的发展基础。2020年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宝山位列郊区第一。在经济领域,宝山产业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重点布局20个重点园区,汇聚了8000多家产业互联网相关企业。在治理数字化转型领域,宝山“一网通办”跑出加速度,在全市率先推出“不见面审批”、非接触办税等服务,今年又在全市率先试点“数源工程”,首创“宝你慧”智能填表应用,推动长三角地区“跨省联办”,优化为企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同时,“一网统管”按下快进键,构建一个区级+14个街镇级城运“一网统管”平台,区级城运接入28个应用系统、47个场景系统统一接入、场景统一可视、指挥统一调度、事件统一闭环,2020年已处置各类城市运行管理案件146.5万件,全新的城市治理模式正在形成。在生活数字化转型领域,宝山在全市率先应用互联网+医疗健康理念,建立互联网+家庭病床,打破医院“围墙”,实现医院内外医疗服务的统一管理。“社区通”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作为党建引领一站式掌上社会治理平台,各居(村)委实现在线为民服务,解决群众提出的各类问题。成功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首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