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医疗健康产业峰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峰会由复旦大学EMBA医疗健康产业协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大健康创业与人才发展中心联合主办,复旦大学MBA医疗健康协会(筹)、明博医疗健康俱乐部、聚贤荟医疗行业俱乐部共同协办。峰会聚焦“医疗·科技·未来”,邀请来自大健康领域的学者、嘉宾、校友,分享自己行业内的观察、实践与思考。
企业之思
上午场的峰会聚焦医疗企业的实践。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陆雄文院长首先发表致辞,他提到,医疗产业不仅关乎民生福祉,也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疫情之下,期待“回归理性、回归专业、尊重专业、尊重科学”。
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部长、党组书记张文康发表致辞,他指出,在大健康大卫生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以坚持宏观政策引导为基础方向,以聚焦科技创新为核心重点,以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为基本保障,是迎接挑战践行健康中国长期战略的根本办法,也是发展健康产业的根本办法。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勇以“打造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为题发表演讲,介绍了国药控股从传统的经销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型之路。随着政策和技术的推动,医疗服务场景及商业模式发生重大转变,国药控股通过探索新型互联网医疗服务、患者专业服务、健康管理服务,致力于打造医药患险完整闭环的线下线上的生态平台,构建新型产业结构,实现向创新型数字化高科技服务转型,重构服务新生态。
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分享了跨国医疗企业在中国的创新和转型之路。他认为,跨国企业在中国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于与中国共同成长、在中国长期投入、在中国肩负社会责任。一百多年来,GE医疗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并于2019年推出“GE医疗中国战略”,从全面国产、数字赋能、合作共赢三方面深耕中国,同时进一步确立了“关爱每个中国人的生命重要时刻”的使命,与国家共同肩负社会责任。
华大集团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朱岩梅以“重新定义企业”为题分享了她对企业和管理的见解。她认为,相较于传统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社会企业”才是所有企业的终极归属,社会企业以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为首要目标。在这一点上,华大集团秉持着通过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使命,将创始人精神注入企业灵魂,在抗击新冠疫情,防控唐氏综合征、耳聋、宫颈癌等领域造福民生。
随后,在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金炯的主持下,优艾贝(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复旦大学EMBA医疗健康产业协会会长耿梓轩,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大健康创业与人才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孙金云,华大集团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朱岩梅展开对话。
从服务商的角度来看,刘勇认为,理解供应商的需求、做好相应的服务解决方案,共同创造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新的产业链的商业模式,是双方共同成长的重要基础。孙金云提出,对于药品制造企业而言,在政策的引领下,进行差异化策略选择,将科创与管理相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朱岩梅强调要通过市场平等化,为企业提供创新的机会。耿梓轩认为,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不仅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能够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情怀。
产业之势
下午场的峰会聚焦医疗产业的发展趋势。优艾贝(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复旦大学EMBA医疗健康产业协会会长耿梓轩首先发表致辞。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医疗健康行业冲在了抗疫前线,备受瞩目。他期望联手管院各医疗协会组织,汇集政府、企业的领军人物,将医疗健康产业峰会打造成为一个深度交流、产学融合的专业化平台。
金域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以“从创业到持续创业”为题,分享了金域的医学实践。创业二十七年来,他带领金域不断发展,成为目前国内覆盖网络最广,服务医疗单位最多的独立医学实验室。他总结了质量与流程管理是高质量发展基石、科技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长青之道、人才梯队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持续创业要专注四方面的经验,鼓励创业者专注目标、扎实行动。
联影医疗董事长张强以联影医疗的创新实践为例,讲述了后疫情时代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疫情大考中一批民族企业担纲主力,折射出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行业前所未有的蜕变。过去十年,联影通过坚持自主创新,推动了中国品牌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实现从跟随到并跑,乃至部分领域的全球领跑。如今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与新时期的时代使命,联影医疗与集团子公司相互赋能,借助芯片、人工智能、云平台技术,探索下一代高端医疗装备的创新路径,为行业未来发展开辟一个新的创新生态。
上海细胞治疗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钱其军分享了自己在免疫细胞产业的实践与思考。相比传统的药物,细胞治疗药物通过一针治疗来实现高疗效,且副作用不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上海细胞治疗集团致力于通过各免疫阶段高水平抗体的表达,实现对实体瘤产生治愈疗效,对局部免疫产生改变。
最后,赛富投资基金合伙人鲁勖发表了“云承大势:数字化医疗赛道投资正当时”的主题演讲。在智慧医疗领域,数字化医疗落地场景集中在四个大的赛道上:智能化医院建设、医疗数据行业、院外体系、人工智能领域。未来,他期待着用数据驱动持续改善质量,让医疗服务更具价值,让医疗产业更具效率。(中国日报上海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