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明确!沪(深)广磁悬浮要来了!

2月9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了《广东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简称《规划》)的初步成果,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众咨询。按照时速600公里计算,广深磁悬浮铁路投入运营后,广深两个机场通达或只需20多分钟(含停站时间)即可到达。

首次明确!沪(深)广磁悬浮要来了!

来源: 广州日报
2021-02-22 09: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月9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了《广东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简称《规划》)的初步成果,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众咨询。《规划》围绕“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全面构建安全、繁荣、和谐、美丽的高品质国土,提出未来15年内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格局和安排。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中提出,到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规模为1.3亿人,城镇化水平约80%,建设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5个现代化都市圈。同时预留六大重要交通廊道,其中包括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

城镇空间:

强化广深“双城”联动的核心引擎功能

《规划》提出,要打造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引导人口合理布局,按照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规模1.3亿,年均增长约115万人,城镇化水平约80%的预测目标推进城镇化发展。其中珠三角地区人口从2018年的6301万人,2035年规划为844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0%。建设品质一流的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按照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网络化布局要求,建设以广州、深圳为双核心的两大国际化都市圈及协同发展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全省城镇化规划图

加快构建5个现代化都市圈。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强化广深“双城”联动的核心引擎功能,促进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支撑形成组团式、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格局。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北屏南湾、蓝心碧廊”的生态安全体系,“绿意融城、便捷可达”的品质公园体系,“绿色安全、弹性灵活”的韧性支撑体系,包容共享、便捷友好的品质生活环境,构建创新引领、绿色安全、魅力宜居的世界一流湾区。

以超大特大城市以及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建设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5个现代化都市圈。以都市圈为主体形态推动强核筑带、带动北部融湾,促进城际空间功能协同一体。

交通规划:

首次明确提出两大磁悬浮大通道构想

交通方面,构建“12312”交通圈。粤港澳大湾区、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内部1小时交通圈;粤港澳大湾区至粤东西北地区形成2小时交通圈;3小时通达全国、东南亚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全球主要城市。为此要构建“三横六纵两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对接国家综合交通骨干网布局,推进高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形成综合立体、能力充分、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中预留了六大重要廊道,包括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以及粤北至沿海经济带高快速铁路、琼州海峡通道、粤东至粤西沿海高铁、北部生态发展区快速铁路。也是首次明确提出了两大磁悬浮高速通道的构想。

广州直通京沪,耗时仅需高铁一半

磁悬浮列车时速到600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轨道交通技术。此次广东提出预留建设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通道,若实际建成,沪广两市相距约1600公里,3小时以内即可通达。广州至北京约2000公里,如果乘坐京港澳高速磁悬浮,京广两地交往时间也仅需约3.3小时,比高铁要节省超一半时间。

  预留六大通道图

广州—深圳磁悬浮或率先建设

要注意的是,《规划》提出的沪(深)广高速磁悬浮目前仅是预留的廊道,并非进入规划建设阶段的新线路。不过,根据此前官方公布的信息看,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首先建设的极可能是广深段。

2020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在“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表示,当前中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已进行的选线方案研究共有两条,分别是沪杭磁浮与广深磁浮。其中,广深磁浮将选取广州东至深圳香蜜湖东站方案,全长约110公里,设广州东站、东莞蛤地站、深圳香蜜湖站,未来有望接入香港九龙站。

按照时速600公里计算,广深磁悬浮铁路投入运营后,广深两个机场通达或只需20多分钟(含停站时间)即可到达。

hin心动有木有,

一起期待吧~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