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年1/3时间的隔离,只为全球空中大动脉365天畅通

他们一年1/3时间的隔离,只为全球空中大动脉365天畅通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12-18 14: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0年12月6日,在上海市虹桥机场附近的一家隔离酒店里,东航A330客机飞行员张劲雨在客房内走完了14768步,达成了自己定下的每日至少13000步的健身目标。这是他11月29日驾驶空客330型飞机由上海浦东飞往美国旧金山完成21.5吨货物运输任务回国隔离的第6天,也是他今年隔离的第5次。在他头顶的这片天空上,每周约有4498班来自世界各地的货运航班正忙碌地往来于中国与海外。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近一年,全球经济按下暂缓键。中国民航艰难“破冰”、率先“回暖”、冲刺“收官”的背后,有无数个像张劲雨一样的空勤人员,反反复复地投身孤独的隔离,慎终如始地履行寂寞的飞行,护送客舱内不能说话的“旅客”飞往大洋彼岸,打通驰援海外抗疫的“生命线”,支撑起疫情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的“大动脉”。

勇担重任拓新途      

3月24日,一架东航旗下A330客机在经过为期两天的客舱座椅拆除改装和安全评估后投入运行,其运力交由东航集团旗下综合物流服务商东航物流经营,用于满足国际航空货运需求。这是继2020年大年初一接到紧急货运任务、东航全货机海外急运316万只口罩从马尼拉直飞武汉之后的首架“客改货”飞机。同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而东航已经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市场敏锐度先行一步。

中国“战疫”的先行姿态为全球累积了丰富的防护物资和医疗经验,一方面多国邀请中国医疗专家前往指导,大量的医疗和救援物资通过货运航班送到世界各国;另一方面电商平台激增的的购物需求和全球产业的复苏驱动,都有赖于航空货运市场的有力支撑。

面对需求之变,东航率先迅速变阵,在9架全货机开足马力的基础上,紧急改装14架宽体客机、打造了中国民航最大的 “客改货”宽体机队,并投入15架“客装货”宽体机。一年来,东航投放市场的全货机、改装飞机等各类国际货运航班数已达每周360多班,“客改货”航班每周增加1.6万吨货运运力,有力支持了世界各国的疫情防控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事非经过不知难

对于飞行机组来说,“客改货”简单说就是把客舱座椅拆了装货,在飞行程序方面也相应会有一些调整变化。上飞机之后,客舱机组要检查货物是否绑紧,另外,客舱消防安全成为重中之重,,乘务组空中每十分钟就要去客舱巡视一次。

“客改货”航班飞往的目的地大都是疫情高风险地区,例如美国,机组需要下飞机去候机楼办入境再出境的手续,检验护照和安检的时候需要摘除口罩和护目镜,办好出境手续之后,还需要在候机楼里的登机口等待工人卸货完毕才能登机返程。一来,从国外落地到等待起飞的这个时间段相当于北京时间的后半夜到凌晨,是正常人一天之中精力相对较为贫乏的时刻;二来,“客改货”航班相对全货机需要更长的时间装卸,特别是客舱内全部要靠人力来搬运,一线操作人员需要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在高强度的压力下进行装卸工作。相比全球货运行业,中国在“客改货”航班装卸方面的效率有口皆碑,而在海外,遇到货物装卸进展过慢的时候,返回国内的航班有时还会推迟起飞时间,来自中国的机组们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由于部分国际航班货运包机的始发地并非上海,需要从南京、福州等地始发,而执行这类宽体客机的航班任务,需要上海的宽体客机机组提前一天乘坐火车或飞机抵达国际航班的始发地。大部分国际航班返程的落地时间通常都集中在晚上九、十点,随后在封闭的机舱内等待检验检疫。辛苦归辛苦,累归累,但是中国的机组从国内出发之前就考虑到可能会遇到的疲劳持久战,所以在去程就已经把回程机组的休息安排妥当,保证最佳的飞行状态。身在异地、心系家人、归乡心切的种种,夹杂着落地等待中机舱发动机的翁翁作响,这种感觉,疫情期间飞过国际航班的空勤人员都能感同身受。

同行最能理解这种感受。在意大利米兰,塔台指挥向东航抗疫包机机组呼叫致敬:“我代表我们的国家表达对你们的感谢! ”抗疫无分彼此,全球本是一家,这是让机组们执着前行的重要动力。 

隔山隔海不隔爱

东航波音777客机机长吴建辉,今年累计隔离天数达到154天;第一副驾驶董一兴,累计隔离146天;乘务客舱经理孙黎良,前后经历集中隔离84天和居家隔离14天,共计98天……酒店隔离加上航班飞行在外的时间,不少空勤人员今年有200多天都没能跟家人团聚,一直都漂在外面。在这个特殊的2020年,他们用一年中三分之一的光景,安静地呆在小小的酒店单间中,独自等待下一次的“破茧而出”。

李燚与章怡是东航“双飞”家庭中最为普通的一对样本,在疫情常态化的2020年,作为妻子的东航乘务员章怡总共被隔离了50多天,而作为丈夫的东航飞行员李燚也先后被隔离了40多天。算下来,这对夫妻今年已经有三个月没有见面。

全力以赴做好员工关爱,是东航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与“国家任务”“旅客防护”同列的三大战线之一。考虑到空勤人员身体及心理健康的需要,东航不仅在民航首家全面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从海内外迅速筹集充足防疫物资,还第一时间组建各级防疫服务团队,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员工服务保障工作中。

在出现人员隔离的初期,东航集团主要领导就通过视频连线慰问了各地员工,对防控举措、生活条件、工作安排、物资保障、家属援助等方方面面作出了具体安排。如客舱服务部迅速集结了一支战疫志愿者队伍开展隔离员工一一结对,通过电话慰问、爱心物资送上门,累计服务近2500人次,让被隔离的员工切实感受到公司的关怀。飞行部成立7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不仅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关爱隔离飞行员,关注飞行员生活及心理情况,送去各种防疫用品和生活必需品,还帮助受国际航班影响居家隔离的飞行员收取快递、了解解决家庭实际困难。

除了来自公司的温暖,空勤员工之间的相互关怀也日复一日地在朋友圈轮番上演。隔离等待的过程被乐观的东航空勤人员形容为“蛤蜊炖蛋”,用坚定和浪漫主义的心态看待每一次等待,期待在时机成熟的那一刻绽放全新的光彩。在独自度过或居家观察的日日夜夜,东航空勤人员有的发展了技能特长、有的成了网课“学霸”、有的锻炼了身体、有的精炼了厨艺、有的升华了亲情,还有的度过了此生最难忘的一个生日……

2020年的疫情改变了一切,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模式和距离。所幸的是,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实质是趋好的,它让人们对自我的健康意识与行为约束更严格,也让人与人之间精神与内在的联系更紧密。那种团体之间在危难之时呈现出的关切与保护未经修饰,自然流露,并且浑然忘我,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个都自然而然被激发出继续投入某种使命的决心与勇气。正是这种情绪的感召,让东航的空勤人员们一次又一次接续忘我地投入一个个航班的运行,也一次次让来自中国的班机满载着友谊和希望,出现在世界各国的天空。

截至2020年12月中旬,东航承运的5000多万旅客和提供服务保障的10万名员工,这个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数量,没有一人在航程中被感染确诊。(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