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千企十万岗”大学生引才东部专场 暨长三角(金华)百名青年人才科创行动 在上海举行

“百校千企十万岗”大学生引才东部专场 暨长三角(金华)百名青年人才科创行动 在上海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9-18 13: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17日下午,“百校千企十万岗”大学生引才东部专场暨长三角(金华)百名青年人才科创行动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7楼明珠厅举行。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上海、金华两地交流合作,提升开放协同创新能力,推进金华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除了城市推介,活动还邀请了50家金华市重点企业、30所长三角地区重点高校和10家国内人力资源龙头企业参加此次活动。

“现在的金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更渴求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活动现场,金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郑敏强亲自上阵,向活动现场的国内外英才作起了金华环境推介。郑部长介绍,金华是一座区位优越的开放之城,地处“浙江之心”、居浙之中,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金华是一座创业创新的活力之城,是浙江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有超百万的市场主体、有年产值超百亿元的16个产业集群和29个国家级产业基地。金华是一座成就事业的圆梦之城,一直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重点出台“双龙引才”新政20条意见,坚持人才服务信息化数字化。金华是一座人才辈出的人文之城,素有“江南小邹鲁”之称,自汉始,历代名人辈出。金华是一座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这里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是首个地级市国家森林城市群,11次登上全国十佳宜居城市榜单。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两个战略区域在金华交汇,赋予了金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向内陆地区辐射的重要使命。自2018年6月加盟G60科创走廊“朋友圈”后,金华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布局谋划推进长三角G60金义科创廊道建设、数字经济“一号产业”建设等十大标志性工程,致力将金华建成以丝路开放为特色的世界小商品之都、国际影视文化之都、创新智造基地、和美宜居福地,成为长三角南翼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打造“金”字招牌,书写“华”彩篇章。

“义乌是一座爱才惜才,没有围墙的开放包容之城。我们有正在建设的双江湖高校产业园区,有高含金量的人政策,有‘揭榜挂帅’的柔性引才机制,有高能级的产业平台。”活动现场,义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何若伟向全球人才发出了诚挚的邀约,分享了大学生在义乌创业的生动故事。“被称为“淘宝大学”的义乌工商学院,8500名在校生中有近2000名投身创业实践,诞生了一个又一个“骑着自行车报到,开着宝马车毕业”的创业故事。德国、意大利双重国籍姑娘奈拉3年前从上海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义乌创业,目前每年有约60个集装箱的货物销往欧洲等地。同时,她还积极把德国、意大利的食品、化妆品等带到中国销售。”

近年来,义乌在全国率先出台采购商人才政策,打破学历、资历和职称限制,评选了首批64名金牌、银牌采购商人才,并配套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出入境、仓储物流、金融支持等“一揽子”政策。出台重点领域人才专项政策,实施百名优秀教师引进计划、千名一线教师进修计划、千名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成立义乌市人才发展集团,打造双江湖科教园区、院士之家、人才创业园、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不断做大人才“蓄水池”。以人才“一张床”改革为牵引,构建“一周免费住、三年半价租、购房直接补”人才住房体系。今年1-8月,新增首次来义大学生2.5万名,同比增长50%以上。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柯勤飞在发言中表示,高校是科技人才的蓄水池、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策源地,企业是人才施展才能、推动学研成果转化的宽广舞台,“政校行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大有可为。柯校长用4个鲜活的例子阐述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 “政校行企”各自的定位和作用,并指出,加强“政校行企”合作,政府是有力推手,发挥着统筹资源、战略引领的作用。高校是重要主体,承担着引领科技创新、服务发展需求、打造科技人才蓄水池的关键作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是维系纽带,能够优化地区的人力资源供需匹配,帮助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是关键一环。企业不仅是人才施展才能的宽广舞台,也是人才生态链上的重要节点,企业通过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可以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活动现场,金华、义乌两地与上海杨浦区及部分高校签订人才合作协议。据悉,此次活动是“2020上海-金华周”系列引才活动之一。“2020上海-金华周”以“接轨上海·创赢未来”为主题,重点在人才科技对接、重大项目引进、金华文化旅游推介及长三角内陆城市合作交流等方面谋求新突破新成效。“2020上海-金华周”期间,除此次活动外,还将举办长三角G60金华(上海)科创中心和人才大厦揭牌、长三角内陆开放联动发展论坛等活动。(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