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6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约。未来将充分发挥浙江省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面向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科技强国建设。长三角地区拥有我国近五分之一的大陆海岸线,同时汇聚了一大批国内顶尖的涉海科研力量,是海洋强国建设进程中举足轻重的战略支点,上海交通大学是长三角地区涉海科研力量的代表之一,学校的海洋相关学科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在海洋工程、海洋战略、物理/生态海洋、化学海洋、气候变化、海洋技术、海洋生物、海洋运输等领域都有不俗的研究实力, 围绕“大海洋”学科群建设,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了一系列规划和布局,构筑起多维学科“生态圈”。双方将优先启动浙江上海交大海洋应用技术研究院建设,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同时,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立足长三角一体化,浙江省与上海交大举行战略合作签约
为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浙江省与上海交通大学进行全面战略合作,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务实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浙江省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面向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科技强国建设,重点围绕海洋科学与工程、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疗、高端装备、新材料、金融科技等领域,重点开展战略咨询研究、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共建重大产业化平台、加快高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双方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突出重点、务求实效,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双方将围绕“海洋+”、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世界科创高地等重大战略需求,合作开展战略咨询研究;围绕海洋科学与工程、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金融科技等等领域,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围绕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共建重大产业化平台。同时加快高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人才交流培养合作。
浙江上海交大海洋应用技术研究院建设启动
根据目前浙江省战略发展规划布局和海洋应用技术建设急需,双方决定优先启动浙江上海交大海洋应用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海技院”)建设。海技院将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科和科技成果优势,聚焦两用技术融合、现代海洋应用技术、智慧海洋、海工装备、环保疏浚技术装备、环保治理等领域,充分发挥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发展优势和上海交通大学在海洋学科的科技与人才优势,快速高效组建团队,逐步发展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省的科学技术转化平台与人才培养基地,建成两用技术融合,科研与生产并重,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国内一流的研究院,为国家与浙江省研发与装备一系列先进的现代化海洋应用技术体系,以推动浙江省涉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奠定浙江海洋强省和海洋大省的地位。
多维布局,构筑 “大海洋”学科生态
上海交通大学是长三角地区涉海科研力量的代表之一,学校的海洋装备相关学科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在海洋工程、海洋战略、物理/生态海洋、化学海洋、气候变化、海洋技术、海洋生物、海洋运输等领域都有不俗的研究实力。学校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以“船海工程与科学”一流学科群建设为契机,以“大海洋格局”规划学科发展,逐步形成海洋工程技术与海洋科学交融的新的学科格局,围绕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开展前瞻性、战略性、方向性的研究,为认识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做出贡献,多维布局构筑起“大海洋”学科生态。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是学校历史最悠久、最具特色的学院之一。学院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紧跟海洋强国、交通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应用和开发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已经跻身世界一流前列,近年来自主开发的多种船舶与海洋开发平台、以及覆盖全海深的无人遥控潜水器系列,在国土安全、海洋开发与利用、深海探测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海洋研究院,推动海洋科学学科建设;2018年,与国家海洋局二所共建海洋学院和极地深海技术研究院,开展极地与深海技术装备研发、试验和应用,发挥一流高校与一流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优势,围绕认知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全球变化治理及海洋安全等领域,对海洋奥秘开展全面探索,致力于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可持续性发展难题,支持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建设,“大海洋”学科群布局逐步完善。
与此同时,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水下工程研发及技术服务,致力于水下大深度无人遥控潜水技术研发、潜水保障技术、特殊环境医学和生理学研究、水下工程监测与检测、水下工程施工和水利(交通)工程咨询和施工监理。
近年来,学校启动“大海洋”行动计划,建设海洋装备研究院统筹校内研究力量,以教育部深海重载作业集成攻关大平台为依托,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的要求,组建世界一流创新大团队,建设世界领先科研大平台,开展重大任务集成攻关,为海洋装备领域自主创新提供源头供给;在海南三亚崖州湾建设深海重载作业装备海上试验场及陆上配套设施;在山东建设海洋智能装备演进中心,推动实验室研究走向实海实测。
“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了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63座系列海上大型绞吸挖泥船在远海岛礁建设、“一带一路”国内外港口、长江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我国领土、领海权益维护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国重器,有力助推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研制全海深无人遥控潜水器,形成系列无人遥控潜水器批量建造能力,为各种类型科考、海洋探测服务;面向大洋深海资源精细化勘查作业需求,自主研制成功“海龙系列”无人遥控潜水器,成为我国大洋“三龙”深海调查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取了大量珍贵样品和影像资料;研制海底采矿机器人,完成产业化样机研发,支持我国企业形成产业化能力。
为支撑“大海洋”战略实施,培养一支海洋领域跨学科研究队伍,增强海洋领域研究能力,推动海洋研究相关学科力量交叉融合,上海交通大学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设立“深蓝计划”基金项目,自主布局一批前瞻技术研究项目,重点支持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前瞻性创新性研究、“卡脖子”关键技术研发以及行业发展亟需的中小型海洋装备和科学仪器开发。(中国日报上海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