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3月24日,是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日。
近年来,这种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高达10至30%的常见疾病,其患病年龄正在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被“一忍再忍”的花季少女痛经可能就是被忽略的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普通妇科主任易晓芳教授强调,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甚至会影响未来受孕,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专家呼吁社会、学校、家长需共同引起重视,避免对未来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子宫内膜异位症,顾名思义,子宫内膜长到了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这些异位生长的子宫内膜会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却不能像正常的子宫内膜能够脱落排除体外,久而久之,出现一系列相关症状——例如最常见的痛经。
在我国,12至18岁这一年龄段被定义为青春期。由于年龄、知识缺乏等因素,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对于青春期女性经期下腹痛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患者就诊率低,使得青春期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被延迟了3-12年。错失最佳治疗窗口期,将严重影响她们未来的生育能力。
那么,青春期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如何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青春期内异症患者与成人患者有明显不同,需要学校和家长给予额外的关注。”易晓芳建议,用VAS评分方法为痛经少女进行评估。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视觉模拟评分)把疼痛分为0-10分,0分为完全无痛,10分为最剧烈的疼痛,由患者来给自己的痛经程度打一个分,如果评分达到了4分,那么就需要家长带孩子到专业医院进行就诊了。
现在超声检查作为一种较便宜的辅助诊断手段,绝大多数家庭是能够承受的,即使被排除内异症,也可以尽早发现子宫畸形等其他情况,及早干预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在不久前结束的第13届子宫内膜异位症大会(WCE)上,各国专家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应该像对待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做长期的、终身的管理。
同时,易晓芳呼吁社会、家庭和学校增加对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科普认识,尤其在校期间,避免孩子在经期进行剧烈运动,因为奔跑、翻滚、跳跃等易导致经血逆流。
而对于确诊了青春期异位症的孩子,更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树立起长期疾病管理的理念,帮助孩子学会面对与疾病一起生活。
作者:李敏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