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第45天:“娘家院长”竟说认不出我了

抗“疫”日记第45天:“娘家院长”竟说认不出我了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3-10 10: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9日,援鄂第四十五天。武汉,阴有雨。

昨夜,意外收到了一封来自一位北京民警的信。信中写到:“我很荣幸,自己也是抗击疫情中的一员,刚刚完成执勤任务,虽然,有些累,但与你们辛苦的付出相比,真的不算什么。我始终相信,白衣天使、人民子弟兵、人民警察,无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我们都会将黑暗挡在我们人民面前,因为我们始终相信,那是一份爱,是一份对祖国、对我们人民的爱.......我们虽所穿的制服颜色不同,你是白色,我是国际蓝,但都同样代表着一种含义:希望......”

感谢这位人民警察,我们所处的阵地不同,但我们都在为人民而战,我们都在为抗疫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枕着理解和共同的理想入睡,梦中的世界有喜乐有平安。

今天查房班,继续跟着周教授进隔离病房。我们关注的重点对象两天前因为呼吸衰竭,周教授给他进行了气管插管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这个病人在其他病区已经住了近50天,因为新冠病毒肺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呼吸衰竭,一周前转入我们重症病房。病人很焦虑,病情和病程都影响了他的情绪,对于治疗也一度不配合。在心理医生的辅助下,总算配合治疗了,可是病情却没有好转,呼吸频率一直很快,从而影响了心脏的功能。所以两天前从高流量吸氧转为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了。

据周教授说,前天做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的时候,从病人的气道里吸出很多的分泌物。今天他的情况较昨天有所好转,痰明显减少了,需要的氧气浓度也比原来低,用的升压药也逐步减量了。看样子,有希望拔管脱机,希望他的情况能越来越好。

我们的7床气胸病人转到了另一个房间,他是我们现在捧在手心里的“宝”,来不得半点意外。从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到鼻导管吸氧,当中又经历了两次气胸,我们陪着他走过了许多无比艰难的历程,真可谓如履薄冰,步步惊心。现在他可以不吸氧在走廊里稍微活动活动了。按照国家诊治指南,他已经达到出院标准,但是他活动后的氧饱和度还不能满足他的正常生理需要。病人说已经买了制氧机,但一直还没有收到。周教授许诺可以送他一个制氧机,让他带到隔离点或者带回家,有利于他之后的康复。相信很快,我们又有一个病人可以出院了。

下午回到房间,刚洗完澡吃完饭,就听到来自仁济医院“娘家人”的呼唤。我们仁济医院出征雷神山医院的领队张继东院长来全季酒店开会,我借光终于在出征的第45天见到了我的“娘家人”。一分钟也没耽搁,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冲下楼,看到张院长的第一眼,他说的居然是“认不出来了,你怎么跟平时不一样啦?面膜没用吗?”

刚下班,洗完头来不及吹头发,带去医院的眼镜还泡在消毒水里。所以散着长发戴着备用的黑框眼镜,样子虽不怎么样,可是激动的心快飞出来了啊。不过,先冷静下来,简单汇报一下工作和近况吧。之后赶紧和张院长来张合影,紧接着就是高层会议啦,我赶紧溜。

回到房间,平复一下心情,才想起来忘记问雷神山的伙伴们怎么样了,忘记了很多很多想说的话。等到疫情结束,等到春暖花开,让我们再相聚吧。

晚上收到张院长的短信:大年三十送你走,一别已是一个半月,今天发现你眼角纹多了,口罩外的皮肤干了,真的心痛,注意休息,多保重。原来领导还是粗中有细啊!

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查琼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