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第三十六天: 患者的康复和祝福是我们的缓压良药

战“疫”日记第三十六天: 患者的康复和祝福是我们的缓压良药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3-01 16: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月29日,援鄂第三十六天,武汉,晴。

今天夜班,所以依旧可以睡到自然醒,可惜生物钟还是在6:30把我唤醒了。早餐依旧是牛肉面,人少就可以和师傅提要求了,我提出不加辣不加醋不加葱,周医生尝试了武汉热干面,大厨的态度真的很好,我吃面的时候还过来跟我打招呼,说牛肉面的汤有点辣,我连忙表示这点辣我能承受。至于周医生的热干面嘛,我觉得就是上海的冷面,区别一个是冷的,一个是热的,热面里拌了花生酱,周医生没放辣没放醋,跟真正的热干面口味估计打了个大折扣。看样子我俩似乎还没熟悉武汉人的最爱啊。

酒店外面马路上的车比前几天多,人行道上依然空无一人,路边的店家无一例外都是铁将军把门,想起去年到武汉时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景象,我不禁有些伤感。

从医护群里得知,我们的病人有心理科老师会诊了。金银潭医院有上海援鄂医疗队中的心理科医生的加盟。是啊,在重病房,患者住的时间一久,经历了周围人的生死别离,还有家庭所经历的创伤,很多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失眠、有的焦虑,有的抑郁......

有一位老年患者因为妻子同患新冠肺炎去世,儿子认为他住在医院可以更加安定,不希望病人出院,而病人呢想回家又内心纠结,出现了情绪低落,经过心理科老师的评估后认为他存在中度抑郁,及时对他进行治疗。我们的护士对老先生的照顾已经是无微不至了:不想喝粥,马上递上自己的牛奶饼干;想吃水果,把自己酒店的水果带来给老先生吃。

可是,生活上的照顾远没安抚老人内心深处的问题,看样子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同时辅以心理老师的帮助。

其实不仅仅是病人,在这么高压的环境下,医护人员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幸的是我们已经有心理老师加入群体,为一部分人进行心理疏导。

关于抑郁,想起我们刘组长说的话,就想笑。“我否认自己抑郁嘛你们一定会说我抑郁,因为精神病病人从来不承认自己是精神病。我承认嘛,你们会说,看,他自己都承认了。”队长助理张明明老师在群里发了一张关于一线医护人员心理测试的问卷,我也上去做了一下,还好,除了中度的心理压力以外,没有抑郁,没有焦虑。看样子我的心态还不错嘛。

今天值夜班,无缘一场特殊的生日会了,上海市中医院的刘燕护士四年一次的生日会今晚举行,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大群里发来了刘燕照顾过的病人的祝福视频,看着躺在床上的病人拿下面罩也要表达祝福的时刻让人特别感动。

我们的付出,换来病人的康复和祝福,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缓压良药。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查琼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