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感受患者出院的喜悦,一切付出都值得

战疫日记:感受患者出院的喜悦,一切付出都值得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2-15 10: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月14日,援鄂第二十一天,武汉,雨。

6:30起床,本该蒙蒙亮的天,依旧漆黑一片,时有闪电划过天边,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到达武汉三周了,似乎这么大的雨还是第一次见到。

吃完早饭,刚走出酒店大门,大雨便渐渐停了。春天的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路边树上的花骨朵并没有被暴雨击垮,反而在雨后渐渐绽放,他们从嫩绿的枝叶间探出头来,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路边的马路积水了,需要绕行。雨后的天气,感觉特别潮闷,戴着口罩走到金银潭医院,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分钟已是一身大汗。

今天是查房班,不用进隔离病房,只需在医生办公室处理文书。

办公室气氛有点压抑,原来插管的病人还是离世了,陈教授的病毒炎症风暴理论被再次验证。三位ICU的值班医生昨晚忙碌了一夜依然回天乏术。能想的都想了,该做的也都做了:气管插管、有创通气、俯卧位通气、肺复张......可是,病毒仍旧那么嚣张地把病人带走了。

交班结束后大家就目前观察到的死亡病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没有分泌物的气道、无法复张的肺泡、凝血功能的障碍、心肌酶谱的升高、难以控制的血压、补液量的控制......。

因为来自上海各大医院,大家背后都有各自的团队出谋划策,郑队询问了大家对于治疗是否有新的想法。大家各抒己见后郑队总结治疗方向:第一条路求稳,严格按照指南操作,可是这条路目前似乎很难降低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第二条路稳中求进,我们可以在指南用药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可能有用的药物;第三条路冒点风险,如果有些药物能够救人,可以用,但是前提是需要通过医学伦理审查。

今天也有好消息。我们重症病房的第一例患者今天出院了。之前我们的病人好转后都是转到轻病房,统计时不算在我们病区出院。驰援武汉20多天来,我们第一次感受到患者出院的喜悦:当看到病人举起大拇指,欣喜若狂的我们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们重症病房有一对夫妻,15床和6床,同时感染了新冠肺炎,住进了隔离病房。15床的妻子比较重,需要无创通气;6床丈夫则相对轻,吸氧就可以了。胆小的15床时刻都需要人作陪,夜间是护士作陪,连上厕所也是叫护士站在门外,白天则是6床患者多次过去相陪。今天是情人节,两人坐在一起,虽然没有鲜花,但是一人手捧一个苹果,无比虔诚地请我们的护士拍了一张合影。我想,等他们出院了,他们会永远记得今天这个特殊的情人节。

回到酒店,我们的队长助理张明明老师在群里发文:“我们是一群善良而有担当的人,我们的默默付出并不喧嚣,但就是那么有温度。疫情虽然暂时阻隔了我们的脚步,但心与心的距离不会改变。在这个特殊的情人节,相信爱的力量。”队里为每一位队员准备了情人节礼物,一份费列罗巧克力和一份润肤乳,感谢每一位默默的付出。

晚餐我们被“投喂”了麦当劳的汉堡和菠萝派,感受到吃撑的同时,也感受到社会大众满满的爱,连酒店精心准备的三个奶油蛋糕也只有看看的份了。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查琼芳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