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兵分多路跟随记录执法情况 观察市民分类成效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昨起正式实施,上海生活垃圾管理进入强制全程分类时代。针对宏安瑞士大酒店垃圾分类桶标识不清的情况,城管执法总队开出责令整改通知书。

记者兵分多路跟随记录执法情况 观察市民分类成效

来源: 文汇报
2019-07-02 04: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全城行动起来,垃圾分类而今迈步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昨起正式实施,上海生活垃圾管理进入强制全程分类时代。历经半年准备和广泛宣传,垃圾分类“如箭离弦”,让上海全城行动起来。昨天,作为执法部门的上海城管部门分多条线路,开展突击检查执法;市、区两级人大代表也一大早就赶往不少社区,听取市民意见和建议。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跟随记录执法情况,观察市民分类成效,也学习总结了不少基层自创的推进垃圾分类小妙招。

上午8时

中南小区

志愿者现场指导,近一小时未见混投

一早,黄浦区城管执法局到中南小区检查居民区垃圾分类情况。这是一处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小区,500来户居民共用门口唯一一处垃圾厢房。目前,每天7时至9时、17时30分至19时30分定时定点投放垃圾,非投放时间只留一个干垃圾应急投放口。

黄浦区城管执法人员现场观察垃圾厢房的设置、居民分类投放行为等,检查四类垃圾桶内垃圾情况,重点查看湿垃圾纯净度和是否破袋投放,还查阅了小区张贴的垃圾分类标识及收运车辆信息公示等内容,防止混装混运。

由于先期开展了试点实践,数位志愿者和物业人员也都在岗协助,居民基本都能自主分类投放垃圾。志愿者们则把没分彻底的垃圾倒进两个大盆,现场指导居民分类。执法近一个小时过程中,未发现混投现象。

上午9时06分

丽园路一小区

居民误投小药盒等,物业被要求整改

上午9时刚过,黄浦区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来到丽园路一小区,这是一处大型现代化社区,设置5个垃圾投放点,全部采用智能垃圾箱,每天7时至9时、18时至20时定时定点投放。城管人员赶到小区时,已过了居民投放垃圾的时间。城管执法人员逐一检查垃圾桶内分类情况,在湿垃圾桶内翻出一个白色带盖小药盒、一个小快递箱和几个塑料袋。

带队检查的黄浦区城管执法局局长丁琦宁介绍,条例规定,住宅小区由业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为管理责任人,物业虽然按规定分类设置垃圾箱,从投放点到清运点之间分类驳运,但湿垃圾桶内有混装,物业没有尽到分类监管责任。对此,城管执法人员开出一份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小区物业在7月6日17时前整改完毕。届时,城管执法人员会再来复检。

上午9时30分

上海国金中心

每家餐饮店都有“专属”湿垃圾桶

商圈的餐饮店扎堆,每天产生的湿垃圾规模庞大。记者跟随陆家嘴城管执法中队来到上海国金中心检查商场内的垃圾分类情况。

国金中心地下垃圾厢房已改建为干垃圾厢房与湿垃圾厢房分离模式。干垃圾厢房内,两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二次分拣,一台“干垃圾压缩机”占据厢房近一半的位置,一次能吞下8吨干垃圾。

附近的湿垃圾厢房里并没有异味。近20个湿垃圾桶都一一贴上了自己的“名字”。为了方便追溯,物业公司为每家餐饮店设置一个独立的垃圾桶,一旦发现有其他垃圾混投进去,就能在第一时间追查到责任人。国金中心的湿垃圾厢房常年将温度控制在10℃左右,同时保证通风情况良好。

上午9时30分

闵行区大臻莉农贸市场

管理方对所需垃圾桶数量预判不足

闵行区城管执法局联合区绿化市容局、市场监管局、文化旅游局进行生活垃圾联合执法行动,开展突击检查。在龙茗路上的大臻莉农贸市场,垃圾厢房出现干湿垃圾混投的情况——湿垃圾桶里有塑料袋等干垃圾和塑料泡沫等可回收物,干垃圾桶里混杂着菜叶等湿垃圾。按照条例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城管执法队员当即开出责令整改通知书,令其立即整改,对混投垃圾进行分类。

针对混投情况,市场管理员解释称,本该9时到的清运车迟迟没来,导致垃圾桶不够用,延误了垃圾分类。执法人员表示:垃圾源头分类在分类收运前端,不能本末倒置;市场管理方也应当清晰预判配置垃圾桶的数量。

上午9时30分

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

分类垃圾桶上缺乏清晰标识

记者跟随市城管执法局执法总队到静安寺商圈检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等情况。第一站是愚园路1号的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

酒店的生活垃圾主要来自厨房、餐厅和客房。宏安瑞士大酒店的垃圾厢房里,虽设有多个分类垃圾桶,但桶上缺乏清晰的标准标识,仅有的标识就是墙上的箭头,但箭头标得并不明显。若不看桶里的垃圾,很难区分垃圾桶的种类。同时,垃圾桶内也有混投情况。

针对宏安瑞士大酒店垃圾分类桶标识不清的情况,城管执法总队开出责令整改通知书。市城管执法局执法总队四级高级主办何玉军介绍,条例实施后,单位如果发生生活垃圾分类不到位的情形,惩处力度较7月1日前会明显加大。

上午10时

上海中心大厦

“藏”起来的垃圾桶保持了上海第一高楼的简约

垃圾四分类的颜色如何不在写字楼里产生违和感?记者昨天来到上海中心大厦,看看这栋上海第一高楼如何将整体的简约感与跳脱的垃圾四分类颜色协调起来。

走进上海中心大厦办公区域,很难第一眼寻到垃圾桶所在地——为增强整体色调统一感,上海中心巧妙地将垃圾桶“藏”了起来。工作人员拉开一扇白色木格门,数只标识清晰的垃圾桶出现在执法人员面前。

陆家嘴城管执法中队女子小队队长潘冬梅介绍,考虑到部分商圈、写字楼在整体设计上的统一,并没有强制要求垃圾桶颜色一定要按照某种样式来选择。许多办公楼此前已买过垃圾桶,若强制规定颜色,会造成资源浪费,“虽然不强制规定垃圾桶颜色,但要求每种垃圾桶上的分类标识必须清晰明了,让投放者一看就清楚”。

(李静 史博臻 王嘉旖 汪荔诚)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