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改拆”如何推进?上海徐汇多管齐下消灭“拎马桶”现象

多年来,徐汇区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通过拓宽扩建、内部分割等形式,已完成成套改造约1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800余户。在“拆”字上明确态度,基本消除剩余零星二级以下旧里地块和小梁薄板房屋。

“留改拆”如何推进?上海徐汇多管齐下消灭“拎马桶”现象

来源: 上海大调研
2019-04-16 09: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留改拆”如何推进?上海徐汇多管齐下消灭“拎马桶”现象

徐汇区通过十一、十二五期间的攻坚克难,对辖区内9个街道,共7717户无卫生设施房屋采用增设家庭卫生设施、成套改造、动迁安置及置换等多管齐下、多路并进的方式消灭“拎马桶”现象,极大地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2018年上半年,徐汇区房管局、街道、徐房集团等相关部门通过深入踏勘、摸底调研,制定了“一楼一案、一户一策”,力争到年底,通过“户内、弄内、幢内”三种方式,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留改拆”推进工作目前的现状

留房留人,居民和房屋基本全部保留,原居住功能不变;

留房不留人,仅保留房屋,原居住功能是否变更视情况而定;

留人不留房,即拆落地改造。

能拆尽拆,基本消除全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地块。

“十二五”期间,徐汇区累计完成旧区改造地块31块,主要分布于漕河泾、长桥、龙华、康健、虹梅、华泾等肇嘉浜路以南区域。改造建筑面积约72.8 万平方米,居民户数约6400户,基本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地块改造。

能改尽改,全力推进旧住房成套改造工程。

多年来,徐汇区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通过拓宽扩建、内部分割等形式,已完成成套改造约1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800余户。

能留保好,进一步加大旧住房修缮工作力度。

十二五期间,徐汇区进一步扩大旧住房综合改造范围,逐步对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老公房实施综合维修,并从单一的平改坡综合改造扩大为屋面及相关设施改造、直管公房厨卫等综合改造等多策并举,总计完成各类旧住房综合改造423万平方米,受益居民7.5万户,总投资12.4亿元。

“留改拆”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高密度、超负荷使用带来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建筑老化情况严重,产权、使用情况复杂,对推进留改拆工作造成阻碍。

成套改造工作对于少数未签约居民缺乏强制性措施,而已签约居民又要求加快推进,政府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现行规划、建设的相关规范和政策不适用于旧住房综合改造工程。

“留改拆”后续政策亟待完善,保留保护与城市更新之间尚存有矛盾。

居民对置换或征收的预期过高导致旧住房综合改造工作难以推进。

  城市有机更新工作的制度创新

随着成片二级旧里地块全部消灭,根据上海“留改拆”新政、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及“2035”规划等新形势、新要求,徐汇的“留改拆”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留”字上体现温度,多途径、多渠道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加大旧住房修缮力度,进一步扩充修缮内涵、提高修缮标准。今后三年内,计划实施优秀历史建筑修缮约13万平方米,保留历史建筑修缮约24万平方米。重点打造永嘉新村、武康大楼修缮标杆项目,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特色,探索修缮改造形式、创新管理工作机制。建立留改拆项目库及资金池,形成政府日常收储+成熟项目推进机制。通过基本情况摸排和规划顶层设计建立项目库,形成日常收储机制。通过收储后,当居住密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条件成熟时,可结合“邻里汇”配套设施建设、业态调整等重点工作启动项目化的城市更新。

在“改”字上保持力度,合力解决无卫生设施房屋问题。通过抽户、置换、征收或成套改造等方式,基本消除“拎马桶”现象。以提升居住品质为目标,推动一个轮次的成套改造带方案征询工作。

在“拆”字上明确态度,基本消除剩余零星二级以下旧里地块和小梁薄板房屋。

根据“十三五”初期统计,在消灭成片二级旧里后,徐汇区剩余房屋相对集中、环境脏乱差、房屋质量差、存在安全及消防隐患,以及具有一定改造价值的的零星旧改地块29个,其中风貌区内16个,涉及居民1600多户,建筑面积7.5万平米。

同时,针对前几年房屋普查中发现的117幢、9.3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坚持“当拆的加快拆”,满足老百姓的强烈诉求,彻底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逐步从根子上消灭全区的房屋结构安全隐患问题。

给“留改拆”工作推进的建议

突破规划“容积率”政策,推进项目落地。

调整征收和置换标准,引导居民理性选择改造模式。

完善政策机制,稳妥推进成套改造工作,逐步化解历史遗留矛盾。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推进安置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