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国的春节比作一场漫长的狂欢,元宵无疑是落幕前的高潮。“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欢腾。记者获悉,元宵节前后,上海推出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为人们诠释我国传统节日丰富而多层次的文化内涵。
节日氛围浓郁,互动体验丰富
正月十五是春节后第一个月圆之夜,自古有张灯结彩、观灯猜谜的习俗,故元宵节又被称为“灯节”。
近年来要说上海西南地区新增的最有年味的地方,非莘庄灯会莫属。自2007年起,莘庄灯会已走过十二个年头,它不仅给了老上海人传统的“仪式感”,也让新上海人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本地年味。今年,灯会将于2月19日至2月24日在上海莘城中央公园举行,亮灯时间延长至晚上22点30分。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公园内部展示各色灯笼和主题花灯外,这股浓郁的节日气氛还将扩散至公园外围及周边。作为2019莘庄灯会分会场,上海人记忆中的豫园集市被搬到了仲盛商场中庭,吃汤圆、打年糕、做兔子灯等主题活动为这个春节画上句号。今年,主办方还推出了云上灯会,市民不仅可以在线看灯展,还能参与“花灯齐放闹元宵”“测测属于你的2019元宵花灯”等互动游戏。
2月16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推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元宵主题市集。这场一年一度的元宵保留节目,围绕“沪语”主题,开展沪语擂台、沪语讲座、沪语灯谜等活动,同时还有好玩的集市和手工艺展示、互动体验等,陪伴市民欢欢喜喜闹元宵。
而在嘉定,一场为期两天的“古意庙会”热闹非凡。在这里,人们写下心愿,为亲朋好友许愿祈福,也可以穿上汉服、学习汉礼,在孔庙留下难忘回忆,还能参与古代贵族之间的宴饮游戏——投壶,与其他人一决胜负。
巡回表演再现江南水乡古镇节庆盛景
九彩舞龙、蚌壳舞、采茶舞、花灯舞、跑毛驴、猪八戒背媳妇、彩衣队、旗袍队、花篮队……由民间艺人与群众文化艺术骨干组成的24支队伍,昨天在金山区张堰镇最热闹的东贤路老街巡回表演。整个方阵绵延近百米,沿途上千群众扶老携幼,共同唤起对民俗文化的记忆。
当天的活动以“闹元宵”为主题,汇集民间巡游、猜灯谜、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和盘扣、喜庆四宝、金山堰菜等非遗项目,再现昔日“浦南首镇”张堰老街张灯结彩、锦绣交映,百姓欢歌笑语、锣鼓声声的盛景。
作为今年“古镇民俗”系列活动的“开年大戏”,所有表演项目都由政府搭台,民间自发组织排演。巡游中,蚌壳舞、采茶舞、手狮舞等平时不常见的传统民俗集中“上街”。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沪郊“文化走亲”的重要内容,毗邻金山区的浙江省平湖市林埭镇也跨区“走亲”,将全新编排的浙北地区特色民俗“九彩龙”搬上老街,奉献给金山区百姓。压轴出场的是22米长的大型十字绣“清明上河图”,由一位老人历时六年完成,赢得在场群众阵阵喝彩。
据了解,举办本次活动的张堰镇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是上海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近年来,张堰镇弘扬传统习俗,挖掘培育先进文化,先后举办了“南社文化月”“行走在古镇上的民俗”等系列活动,努力塑造融合南社文化、民俗曲艺、非遗展示的文化品牌。
走出“日常”,过一过“非常”生活
元宵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堪称中国古代的“狂欢节”。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翁敏华指出,元宵狂欢精神之第一要义是“解放”精神。人们首先把自己从冬天里、从室内解放出来,其次从日常生活的规矩、身份、性别约束里解放出来。这对身心健康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正月十五元宵节,就该热热闹闹地过。
元宵节当天,一场别具一格的“元宵行街会”将在杨浦区苏家屯路上演。据史料记载,上海在明代已有“闹元宵”的习俗。清末民初,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上海城市的繁荣,江苏、浙江、安徽等周边地区大量人口涌入工厂、码头密集的杨树浦,带来的丰富多彩元宵节习俗与杨浦当地元宵风俗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元宵行街会”。2015年,“元宵行街会”被列入上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今年的活动,不仅吸引了许多本土优秀文体团队参与演出,还把最具特色的长三角非遗项目请到现场,呈现一幅热闹的元宵民俗文化画卷。
2月18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第三十届上海五区元宵书画笔会上,刘小晴、丁申阳、张卫东、陈琪等近百位书画家将齐聚一堂,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二十四节气”主题,以山水、花鸟、人物和四季主题的唐诗宋词为素材,创作五幅十米长卷和两幅大型山水花鸟作品,展现中华文明千年农耕文化的当代传承。
宝山则以民俗文化节的形式,为人们呈现元宵的多种打开方式。以19日下午举行的开幕式为例,活动现场,舞狮、高跷、荡湖船、蚌壳精等多支民间艺术队伍将在广场上表演助兴。帐篷内,宝山脚板年糕、宝山汤团、罗店鱼圆、罗泾四喜风糕点等18项宝山区非遗项目及美食亮相,供市民品尝。在民俗互动区,人们还可以参与大场花格榫卯小模型组装比赛。
业内人士表示,对今天的人们而言,传统节日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向祖先学习致敬,走出“日常”,过一过“非常”的日子。元宵节热闹欢乐的文化底色,值得大家一起体会感受。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