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至28日,由上海市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orld Design Capital Conference, WDCC)于上海黄浦滨江举办。大会以“设计无界,生生不息”为主题,汇聚全球设计精英,推动设计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作为大会主要承办方之一,上海大学围绕“设计跨界,文脉新生”主题,打造多个亮点,展现学校在设计教育与文化创新领域的发展。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出席活动开幕式,与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东华大学校长项延训共同为入选首届上海“U35”青年设计人才计划代表颁发证书。
上海大学特别推出设计新海派“设计跨界,文脉新生”的主题展览,设四大特色展区,集中展示上海大学、特邀品牌、协同院校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成果,以当代设计解构传统技艺,以非遗元素重塑现代美学。
第一板块“文脉焕新,活态传承”展示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十余年来的实践成果,呈现设计师、非遗传承人与品牌合作的创新作品,展现非遗手工艺从传承到市场应用的完整生态。
第二板块“新质领航,数智赋能”聚焦数字化与智能化设计,依托新成立的上海市设计创新中心,展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与数字人文等前沿领域的设计创新,体现文化保护利用从数字化到数智化、从资源型到价值型、从文化力到生产力的转变。第三板块“无界之滇,古韵新生”,作为上海大学“设计协同共同体计划”的实践,展览与云南省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开发重点实验室合作,展示沪滇两地通过数字技术协同在非遗保护与文创开发的创新实践。第四板块“文化解码,演绎更新”展现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产学研深度融合成果,以现代设计语言诠释传统文化,构建可持续的文化创新机制。展览作品涵盖数字媒体、工业设计、非遗纺织、陶瓷、玻璃、建筑等多个门类。
9月27日,上海大学主办的“激活新质生产力,培育文化新业态——数智驱动下的文化创新与设计实践”论坛举行。论坛聚焦数智驱动下的文化创新设计实践,深入探讨中华文化的数智化保护与传承、新质生产力转化与设计融合创新等前沿议题。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从春表示,上海大学深刻认识到推动数智技术与文化创意、设计实践的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也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大机遇。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汤丽萍,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中国商飞特聘海外专家任和,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丽兰发表演讲,围绕国际设计趋势、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工业设计创新、智能制造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现场进行了上海市设计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此外,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指导下,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台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台县委宣传部签署民间文化数字化战略“台州计划”协议,聚焦地方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路径。创意中国设计联盟数字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也在大会同期举行,以推动数字艺术设计领域发展。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记者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