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海健康科普大平台“上海健康播报”举行发布会,聚焦医美这一暑期社会热点,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向公众传递健康知识。
针对年轻人中流行的高考后的整容潮,上海市医师协会整形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副主任杨军表示,医生能做的是在原有基础上改善、优化,而非复制粘贴“明星脸”。他建议,构建合理预期,术前与医生深入沟通,理解手术局限性与自身基础条件。
杨军强调,家长应与孩子充分沟通变美的动机,如果是为了提升自信,是否可以通过读书、健身、化妆、沟通训练等非手术途径实现。他说:“追求美是权利,但更应是理性、健康、自主地选择。踏入大学校门前,请确保这份改变源于对自我的真诚关爱,而非被外界裹挟。”
低龄化在口腔医美,尤其是牙齿矫正上很突出。上海市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会长、复旦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刘月华表示,近几年有一个误区,家长对于矫治时间及效果过度焦虑,有些家长担心6到8岁孩子是否一定要矫正,担心以后还要拔牙或影响脸型。刘月华说:“关于年龄,没有一刀切的答案。6到8岁具有矫正必要性的小孩一般都有特定类型,例如反合、咬合创伤和严重深覆合等会影响生长发育的情况。”
另一方面,随着银发经济崛起,专家也注意到,希望通过医美来改善衰老特征的老年人数量在增长。杨军说,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可以满足,但同样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追求适度年轻化而非 “逆生长”。
医生提醒,由于衰老伴随代谢减缓、皮肤弹性下降、慢性病高发等情况,诸如麻醉耐受差、伤口愈合慢、易出血等手术风险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手术方式选择上,更倾向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的项目,并在术前检查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
“上海健康播报”由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疾控局、市爱卫办主办,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健康频道承办,市疾控中心等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