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画汉韵:寻找汉梦之旅”展览在莫斯科大学举办 中俄高校携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雕画汉韵:寻找汉梦之旅”展览在莫斯科大学举办 中俄高校携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27 18: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由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柴秋霞教授团队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哲学系“Cogito”艺术画廊联合主办的“雕画汉韵:寻找汉梦之旅”展览,于2025年4月18日至24日在莫斯科国立大学举办。展览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的图像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高精度数字扫描与图像重构技术,结合当代艺术的创作理念,转化为一系列富有现代美感与历史厚重感的原创艺术作品,在海外高校搭建起中华文明对外传播与跨文化理解的新平台。

打虎亭汉墓作为汉代图像艺术的重要代表,以其系统而完整的图像构型和生动丰富的生活叙事,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墓室内壁画内容涵盖宴饮、出行、乐舞、竞技等多个场景,不仅真实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也成为理解古代中国价值观与宇宙观的重要文化母本。依托多年研究积淀,复旦大学团队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原始图像进行高精度采集、系统梳理与艺术性重构,创作出一批兼具文化厚度与美学张力的原创艺术作品。展览通过节奏化的图像呈现、空间式的叙事结构,引导观众在沉浸体验中感受汉代文化中所体现的时空观念、礼仪秩序与生活哲思,生动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展览亦是中俄高校在人文艺术与数字人文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的代表性成果,体现了高校在推动文明对话、促进跨文化理解方面所发挥的桥梁作用,也为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传播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范例。开幕式上,来自两国文化、教育与艺术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文化遗产的当代表达”“传统图像的创意转化”与“青年世代的文化理解”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莫斯科国立大学哲学系谢尔盖·阿纳托利耶维奇教授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本次展览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他指出,该展览不仅为俄罗斯观众感知中华文明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中俄高校之间的文化合作开辟了新的路径。

展览期间,主办方还精心组织了专题讲解与现场导览等配套活动,为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展品背后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的机会。

“雕画汉韵:寻找汉梦之旅”展览不仅是一场数字艺术创作的集中呈现,更是一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舞台的创新实践。展览紧密围绕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以中国文物图像资源为核心,以先进的数字媒介为载体,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表达的深度融合,赋予古老图像以新的视觉生命与传播路径。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数字人文与艺术创作的实践成果,也为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可持续、可复制的范式,进一步展示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包容与创新精神。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周文婷)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